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经济分析与政策选择
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经济分析与政策选择

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经济分析与政策选择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玉歆,齐建国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9743751
  • 页数:3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实现降耗减排目标的经济影响分析与政策选择》的研究成果。本书作为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围绕三方面内容展开研究:一是对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双重目标的可行途径、节能减排目标的经济影响等一些具有规律性的问题进行理论结合实际的探讨;二是对“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问题进行追踪研究,通过对节能减排形势的现状、问题、原因的分析,通过归纳总结,得出有益的政策启示;三是对“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的政策工具,比如淘汰落后产能的经济影响进行实验性模拟和分析,在成本有效性框架内评估其节能减排绩效和经济发展影响。
《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经济分析与政策选择》目录

概论 1

一 提高对节能减排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 2

二 加深对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规律性的理解 6

三“十一五”节能减排措施硬、力度大,目标基本完成 16

四 技术节能减排贡献突出,结构效应潜力巨大 20

五“十一五”节能减排遗留问题待解决 23

六“十二五”节能减排政策须进一步深化、系统化 27

七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 34

八 减少盲目性,科学实施节能减排 38

第一章 我国能源消费变动趋势的实证研究 43

第一节 能源消费的国际比较 44

第二节 我国的能源消费效率 46

第三节 我国能源消费的区域结构分析 50

第四节 我国能源消费的产品结构分析 52

第五节 总需求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 58

第六节 结论 68

参考文献 69

第二章 中国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 70

第一节 引言 70

第二节 文献回顾 71

第三节 方法和数据 74

第四节 中国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强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 78

第五节 经济总量构成变化对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影响 80

第六节 产业结构变化对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影响 82

第七节 技术变化的减排效应 83

第八节 政策含义 85

第九节 结论 87

参考文献 87

附录1 90

附录2 91

第三章 节能降耗的“十一五”评价与“十二五”对策研究 92

第一节“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回顾 92

第二节“十一五”节能政策与措施实施效应评价 96

第三节 当前我国节能降耗面临的形势 103

第四节 政策建议 118

第四章“十一五”污染排放形势与减排政策评价 136

第一节 引言 136

第二节“十一五”期间年度污染物排放形势及减排政策评价 138

第三节“十一五”减排遗留的问题及“十二五”减排的政策建议 154

参考文献 159

附录 160

第五章2010年实现节能减排的方案设计和测算——基于投入产出的分析 161

第一节 引言 161

第二节 投入产出分析原理 164

第三节2010年实现节能减排的方案设计和测算结果 171

第四节 结论 191

参考文献 192

第六章 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路径选择与政策组合——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及其影响的动态CGE模型评估 193

第一节 淘汰落后产能规划实施及绩效 194

第二节 淘汰落后产能的影响及机制:中国动态CGE模型应用 204

第三节 基本结论及政策含义 216

参考文献 218

第七章对“十一五”规划期间重点行业“上大压小”政策节能效果的分析——中国混合互补模型(MCP)及其应用 220

第一节 引言 220

第二节 中国MCP政策分析模型 221

第三节 钢铁行业“上大压小”政策的节能效果分析 226

第四节 电力行业“上大压小”政策的节能效果分析 236

第五节 结论 243

参考文献 245

第八章 技术进步与节能减排 247

第一节 节能减排的目标与政策 247

第二节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变动分析 248

第三节 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现状与问题 263

第四节 技术进步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270

第五节 促进技术进步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思路 271

参考文献 276

第九章 转变发展方式——节能减排的关键 277

第一节 不同经济发展模式背景下的节能减排 278

第二节 发达国家的传统发展模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批判 283

第三节 协调短期增长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87

第四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90

第十章 对能源消耗强度指标的若干思考 297

第一节 能源消耗强度作为效率指标存在明显缺陷 297

第二节 不宜过度追求能源消耗强度短期内大幅下降 302

第三节 结论 30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