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
-
台湾东部峡谷奇观 太鲁阁
张雪梅,吴凤娇编著2011 年出版107 页ISBN:9787533455002本书为图文台湾之一,作者从太鲁阁的地质、生态、稀有资源、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等方面,叙述了太鲁阁的沧桑历史与文化特色,为读者描绘出奇异绚丽的台湾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全书配上200余幅精美的图片,使...
-
中国丝绸之路上的墓室壁画 东部卷·山东分卷
王诗晓著2017 年出版148 页ISBN:9787564174361山东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既有深厚的中原文化积淀,又有海上贸易带来的一些影响。山东地区墓室壁画,目前最早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山东临沂金雀山九号汉墓”,最晚是清光绪三十三年的“山东济南...
-
大食东部历史地理研究 从阿拉伯帝国兴起到帖木儿朝时期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和中亚诸地
G.勒·斯特兰奇(Gury.Le Strange)著;韩中义译2018 年出版794 页ISBN:9787520104340本书的叙述时期起于阿拉伯帝国建立,终于帖木儿帝国时期,约相当于中国唐朝至明初时期,时间跨度近800年。本书记述的地理范围为以报达城(巴格达)为中心的阿拉伯帝国东部地区,东至与中国接壤的中亚荒漠地区,西达今叙...
-
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优势产业发展
秦敬云,杜靖等著2017 年出版377 页ISBN:9787520107747专著分为九章。第一章从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东部地区危机“倒逼”效应,分析我国产业西迁与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国际国内总体背景。第二章通过对我国区域产业集聚与同构化趋势的探讨来表明,地区之间通过产业...
-
-
镌岩造像 中原北方东部北魏中期至东魏石刻佛像造型分析
黄文智著2017 年出版240 页ISBN:9787501051885本稿阐释了中原北方东部地区北魏晚期至东魏的佛陀造像形式的变化,作者在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考古类型学和美术史样式论等方法。就石刻佛像的衣着表现及人体造型进行分析,北魏时期以旧都平城和新都洛阳为...
-
大庆油田长垣东部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论文集 2011-2015年
刘性全,沈宝明,姬生柱,卢东风主编2016 年出版530 页ISBN:9787518314508本书分油藏工程、采油工程、地面工程和信息工程四个部分,主要精选了大庆油田第八采油厂2011~2015年部分优秀科技论文,内容涉及储量接替、难动用储量动用、提高采收率、水平井、控投资控成本、精细注水及数字化...
-
-
中国丝绸之路上的墓室壁画 东部卷 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分卷
邓新航著2017 年出版171 页ISBN:9787564174330苏浙闽粤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省份,其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发端早、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并在墓室壁画中得到较为明显的体现。本区域墓室壁画的形式、分布范围,以及表现内容等方面,随时代发展而有所不同,主要集中于...
-
-
中国东部中 新元古界地质学与油气资源
孙枢,王铁冠主编2016 年出版565 页ISBN:9787030479235中国东部中~新元古界地层发育,但在华北和华南的地层序列有明显差异,从而形成不同地区元古界各具特色的生-储-盖层。本书第一、二部分共计九篇论文,综述中国东部不同地区元古界地层框架、沉积环境和生-储-盖层...
-
-
财务决算报表编制指引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编写2015 年出版345 页ISBN:9787565417924本书以国家电网公司财务决算报表体系为基础,梳理阐释了每张报表的取数公式、运算公式和稽核关系。本书的编写目的简单而明确,就是希望借助本书开展培训,使财务人员尽快熟悉决算报表体系的设计原理,全面理解决算...
-
-
-
-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古地貌与储层特征
王建民,王佳媛,郭德郧,郭向东,高海仁,严云奎,聂武军,秦锐著2013 年出版193 页ISBN:9787502199050本书介绍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碳酸盐岩风化壳的基本地质特征,建立了全区地层格架,落实了风化壳上下地层的现今构造特征及古构造演化特点,并对风化壳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建立了盆地东部古岩溶发育模式,总结了...
-
激光雷达大气参数测量 中国东部重要大气参数高分辨率垂直分布探查
王英俭,胡顺星,周军,胡欢陵等著2014 年出版384 页ISBN:9787030421654本书以垂直高分辨大气参数观测为主,兼顾地面参数探测,对中国科学院大气成分与光学重点实验室的大气观测体系和多年来的大气探测技术,方法和观测结果等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可供大气环境监测、大气科学研究、气...
-
-
中国东部地区能源发展模式研究
聂锐,李强,王迪著2013 年出版166 页ISBN:9787564621001本书提出东部地区能源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构建3E协调的能源发展模式,以“节能、低碳、整体保障”为指导原则,以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能源绿色生产效率、建立能源综合保障体系为切入点,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