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
-
中国人权年刊 第3卷 2005 中国-欧盟人权学术网络专号
毕小青,威廉·莎巴斯执行主编;网络指导委员会编2007 年出版722 页ISBN:7802304970《中国人权年刊》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中心与人权研究中心主办的高水平的人权研究书刊,以中英双语同时出版,致力于刊登中外学者从法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等角度...
-
市场经济与人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权问题
王建均著2006 年出版309 页ISBN:7802301602不同于西方先验、抽象的人权观,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范式为基础,深刻挖掘市场经济与人权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市场经济二重性及其对人权的正负效应,在此基础上,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权本质,全面分...
-
宪法 下 基本人权篇
阿部照哉·池田政章,初宿正典·户松秀典编著;周宗宪译2006 年出版423 页ISBN:7562009902本书分别从基本人权总论与基本人权各论两个方面论述了美国宪法中的人权。
-
中国人权在行动 2012 英文
中国人权研究会编2014 年出版506 页ISBN:7508527119本书讲述了2012年中国在人权领域的重大事件以及在以下诸方面的发展进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权利,人权教育,国际人权义务的履行及国际人权领域的交流...
-
发展、人权与法治研究 新发展理念与中国发展权保障暨联合国《发展权利宣言》通过三十周年纪念
汪习根主编2017 年出版314 页ISBN:9787307187221在联合国过发展权利宣言通过三十周年之际,G20峰会在杭州召开,习近平主席在大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本论文集围绕这五大新理念以及我国权的现状,集中进行了阐述,向全世界展...
-
人权知识联合国核心人权公约与机制
柳华文著2016 年出版235 页ISBN:9787566710277立足于知识读本这一角度,围绕联合国国际文书与机制这一主题展开论述。全书分10章,首先简要阐述了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中国与联合国人权机制的关系等内容;然后分9章阐述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
-
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中国视角
陈泽宪编2017 年出版306 页ISBN:9787562074489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在北京举办的“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中国视角”国际研讨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和中国的人权发展道路。会议全面研讨人权领域国际合作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并特别注重中国视角...
-
新兴大国建设国际人权规范研究
陈拯著2017 年出版373 页ISBN:9787208145153本书回答这样的经验困惑:在国际人权规范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为什么一些新兴大国(特别是非西方大国),它们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迥异,却都在某些关键历史节点上扮演了规范倡议者的角色?它们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为何它们...
-
重力驱动地下水流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József Tóth著;张人权译2015 年出版210 页ISBN:9787116093928本书是加拿大水文地质学家约瑟夫·托特关于地下水流系统理论的专著。全面总结了半个世纪以来托特本人以及国际水文地质学界对地下水流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成果,是当代水文地质学的经典著作。内容翔实,具有...
-
检察官与人权保障案例评析
胡卫列,郭立新,周洪波2017 年出版305 页ISBN:9787510218569案件概要是根据案例的原始文本,结合评析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编辑。案件评析着重从该案涉及的权利要素,评析我国检察官进行人权保障的现行实践状况,并从国际人权标准角度分析在法律规定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改...
-
2016-2020年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解读
张永和主编2017 年出版309 页ISBN:9787519710026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作者是国务院,我国制定、实施了以人权为主题的三期国家规划,其历史演进表明,每一期行动计划既是根据当时的历史状况有意识地在国家层面规划人权保障的阶段性实施路径与工作重点,又体现出指导...
-
张彭春 世界人权体系的重要设计师
孙平华著2017 年出版571 页ISBN:9787520104685本书以上世纪我国代表、南开和清华大学重要创始人张彭春先生,作为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副主席参与《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过程为视角,深入探讨了世界人权体系建构过程中的中国智慧及其卓越贡献。本书系统地研究了...
-
人权知识老年人权利读本
张永和主编;孟庆涛副主编2016 年出版245 页ISBN:9787566710260当前,世界各国已经整体性进入老龄社会。我国也不例外。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已经突破2亿,居世界之最。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受历史基础、现实状况等的制约,我国进入老龄社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