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
-
“无中生有”与“心声合一” 魏晋与晚明时期的士人乐论思想研究
王维著2014 年出版233 页ISBN:9787811298215魏晋与晚明都处于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变迁时期,该时期的历史特征主要体现为经济发展、政治失序,而思想却异常活跃。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魏晋、晚明士人的乐论思想,希望通过断代研究与纵横比较的方式,找到中...
-
千手千眼 日经之思想力篇
吴青泰著2014 年出版191 页ISBN:9787503447297本书是一部心灵教育的思维导图,是人类心灵成长与自我修炼的宝典!本书可以帮助人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获得明确的方向、正确的方法、阳光的心态与良好的状态!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教育与自...
-
冯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孙婧著2014 年出版202 页ISBN:9787564154400本书在选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视角前提下,解读了冯定不同时期的代表性著作及文章,梳理出冯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过程、主要观点、亮点与创见,对冯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大历...
-
中国禅宗思想对水上勉及其文学的影响
孙旸著2014 年出版218 页ISBN:9787811298260本书试图以《沈阳的月》《清富记》《虚竹的笛》为中心考察中国禅宗思想对水上勉人生思考、创作思想及创作策略的影响。再一次从尊重人性的高度展示作家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对人与人及人性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而...
-
让“经济”有灵魂 文化经济学思想之旅
张小军著2014 年出版285 页ISBN:9787302362760本书主要从“人类学的经济学(Anthropological Economics)”视角,思考产权和市场等所谓的“经济现象”,检讨人类局限于“经济”的认知误区,尝试从广义经济、象征经济和经济的文化动力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人类作为“...
-
周敦颐理学美学思想研究
袁宏著2014 年出版177 页ISBN:9787560751443本书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周敦颐理学思想的美学特质进行解读:一是根据其“太极”观分析“太极”之圆融美、动静美、和谐美;二是在对其“君子观”和“圣人观”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展现刚健、中和、高洁、洒落、尚拙...
-
感官操控力 如何解读和影响他人的思想
(奥)马怒埃尔·郝瑞特,(奥)玛格达勒娜·埃德尔著;黄婧译2014 年出版218 页ISBN:9787307144569我们的感官生来具有哪些能力?哪些能力可以经训练学会?本书带领我们探索五大感官的奥秘并提供探索自身能力、发展感官能力来释放正能量,积极影响外界的途径和方法。另外,书中也透露了一些超感者的技术:他们如何能...
-
数学分析解题思想研究
李友爱等编著2010 年出版432 页ISBN:9787502247027本书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编写的《数学分析》(第三版)教材配套使用,全书共分16章,每一节内包括了内容提要、基本要求、例题分析、解题示范、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等6个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专业基础课,为后续...
-
何兆武汉译思想名著 3 西方哲学史 古代哲学
(英)伯兰特·罗素(Bertrand russell)著;何兆武译2014 年出版345 页ISBN:9787201088815本书为我社何兆武先生翻译的《思想录》《社会契约论》《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历史理性批评文集》《德国的浩劫》的套装函套。何先生翻译的这些经典名著,皆为权威的西方学术著作,成为影响数代中国人的经...
-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
祖国华著2015 年出版232 页ISBN:9787010143910本书旨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问题,通过对审美尺度和审美视野的理解,把握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思想政治教育、现实的人、审美三者的内在关系出发,揭示并论证思想政治教育是“求真”、“从善”和“审美”...
-
进化论视角下中国近代和谐思想的嬗变研究
赵璐著2015 年出版255 页ISBN:9787560636085本书从进化论的视角研究与分析中国近代和谐思想的主要框架和基本内容,着重对进化论视角下中国近代和谐思想的嬗变进行深入研究,涉及中国近代进化论的思想渊源、发展脉络,以及进化论对中国近代伦理道德的转型尤...
-
专业化与大众化 黄天鹏新闻思想与实践研究
张振亭著2014 年出版273 页ISBN:9787210068013黄天鹏是我国近现代报界“老宿”、著述最多的新闻学者、新闻教育家。本书尝试着对黄天鹏的新闻思想与实践进行一个全面、系统而理论化地探索。全书主要采用历史文献法,通过搜集、整理、爬梳相关资料文献,首先...
-
早期全真道教思想探源
李延仓著2014 年出版276 页ISBN:9787533332358本书从全镇道教与儒学、道家思想、传统道教、重玄学内丹学、佛学、易学等角度,全面探讨了早期全真道教的思想来源于体系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