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派
-
道行天地 南宋浙东学派论
王宇著2012 年出版504 页ISBN:9787516122587本书作为国内第一部以南宋为断代的浙东学派研究专著,本书之所以以“道行天地”四字为题,是企图说明促使南宋浙东学派崛起的问题意识,正是朱熹在王霸义利之辩中的这样一段话:“千五百年之间,正坐如此,所以只是架漏...
-
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
章前明著2009 年出版332 页ISBN:9787500474500本书试图从历史和理论的角度全面系统地论述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旨在揭示英国学派具有独特的研究方法,理论视野和伦理取向,从而引发我们对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新思考。...
-
南宋湖湘学派的文学研究
宁淑华著2009 年出版205 页ISBN:9787543858565本书以南宋时期湖湘学派主要大家胡安国、胡寅、胡宏等文集为研究对象,以他们的文学思想、作品内容及艺术特色为研究内容,从中透视整个学派的文学风貌。...
-
媒介革命 西方注意力经济学派研究
张雷著2009 年出版387 页ISBN:9787500477952新媒体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后信息化时代”,也称为“注意力经济时代”。喻国明在《从注意力经济的角度看媒体品牌》一文中指出:“与一般企业的经营行为不同,媒体经营属于注意力经济的范畴...
-
审美乌托邦的想象 从韦伯到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救赎之路
李健著2009 年出版265 页ISBN:9787509709610本书以现代性为基本问题域,开拓性地梳理了马克斯·韦伯在现代美学发展过程中的理论效应问题,集中讨论了他与法兰克福学派美学之间的渊源关系。韦伯面对“铁的牢笼”所设想的“审美救赎”方案,被后者发展为审美...
-
庄子学派的思想演变与百家争鸣
王威威著2009 年出版295 页ISBN:9787010081878本书以论题为主线,主要涉及道物关系、宇宙生成、宇宙动因、天与道的关系、天人关系、认识与语言、理想人格、精神修养、养形与长生、处世问题、无为政治等论题,并单独讨论较少得到关注的《庄子》佚文的思想演...
-
学派的天空 人类文明史上的思想群落
艺衡编著2009 年出版352 页ISBN:9787563385454本书是多位专家学者的精华结集,书稿详细阐述了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不同文化和文学学派(如法家学派、黄老学派、儒家学派等)的历史发展脉络、具体发展进程和学派体系的具体思想导向,并将各个学派进行对比、剖...
-
中国转型的理论分析 奥地利学派的视角
罗卫东,姚中秋主编2009 年出版332 页ISBN:9787308068369本书为中国的奥地利学派学者,就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变迁,尤其是关于人、行动、规则、制度等提出有效的解释。这里所收录的论文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政治学乃至历史学领域。全部论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的作...
-
后殖民知识界的起义 庶民学派研究
陈义华著2009 年出版292 页ISBN:9787802119352庶民学派将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与后殖民批评的方法论与本土的文化经验相结合,试图建构新的人文社会科学范式。本书是国内第一次对该学科范式的全面系统研究。...
-
国际社会理论与英国学派的发展
苗红妮著2009 年出版395 页ISBN:9787500483212作为一门诞生于20世纪上半叶的后起学科,国际关系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向人们展示了一副五彩缤纷的知识画卷,其中,既有理论流派的自我衍生和思想观点的相互碰撞,也有学术研究的地区特色等等。尤其是,自1950年代末创...
-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
晓树主编2009 年出版192 页ISBN:9787802205277世间没有哪一种思想可以这样深入人的骨髓,中国人都在不自觉中就接受着这种思想。就像水,人们用着,但却没有压力。所有人都可以开一开这位伟大思想家的玩笑,而不必担心会受惩罚。这是世间最没有压力的一处信仰—...
-
奥地利学派 企业理论研究
项后军著2008 年出版297 页ISBN:7807522011本书通过对奥地利学派理论缘起、视角、规则、企业家精神等当面的系统深入探讨,阐明了其产生发展的过程,对我国企业文化的创建具有借鉴作用。...
-
京都学派 中外史学流派
刘正著2009 年出版239 页ISBN:9787101068948本书以京都学派创始期的主要人物为线索,梳理了他们的生平历程、研究成就、学术交往、人脉关系等。他们的著作,国内已经译介了很多,影响很大,但他们本身的情况,国内知道的却很零碎。本书第一次较为全面而清晰地将...
-
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
叶晓璐著2009 年出版259 页ISBN:9787208085565本书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定位为“意识形态批判”,即通过对晚近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状况本身的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性质进行批判,清除生活世界中的意识形态遮蔽,以此来探索新的感性意识出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