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工程药物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甄永苏,邵荣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2540210
- 页数:373 页
1.1抗体工程与抗体药物 1
1.1.1 抗体作为治疗剂 1
1.1.2 单克隆抗体 1
1.1.3 基因工程抗体 1
第一章 抗体工程药物——生物技术制药领域的热点 甄永苏 1
1.1.4 免疫偶联物与融合蛋白 2
1.1.5 应用于临床的抗体药物 2
1.2.4 对相关的肿瘤显示更强的疗效 3
1.3.1抗原的多样性 3
1.3抗体药物的多样性 3
1.2.5 在临床使用取得确定的疗效 3
1.2.3 在动物体内的靶向性分布 3
1.2.2 对肿瘤靶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 3
1.2.1 与相关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3
1.2 抗体药物的特异性 3
1.3.2抗体结构的多样性 4
1.3.3抗体活性的多样性 4
1.3.4免疫偶联物与融合蛋白的多样性 4
1.4制备抗体药物的定向性 4
1.4.1针对特定的靶分子定向制备抗体药物 4
1.4.2根据需要选择抗体药物的“效应分子” 4
1.5.2抗体的人源化 5
1.5.3抗体药物的高效化 5
1.5.1研究新的分子靶点 5
1.5抗体药物研究的主要趋向 5
1.5.4抗体药物分子的小型化 6
1.5.5具有抗体功能的融合蛋白 6
1.6抗体药物——研制新药的丰富资源 6
参考文献 7
第2章 杂交瘤技术与单克隆抗体 尹红章 8
2.1概述 8
2.1.1抗体的种类 8
2.1.2杂交瘤及杂交瘤技术 8
2.2.1免疫B淋巴细胞的制备 9
2.2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 9
2.1.4国内外研究现状 9
2.1.3单克隆抗体 9
2.2.2骨髓瘤细胞的选择 10
2.2.3细胞融合 10
2.2.4特异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11
2.2.5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及建株 11
2.3杂交瘤细胞的检定 12
2.3.1杂交瘤细胞染色体分析 12
2.3.2分泌抗体稳定性分析 12
2.3.3外源因子检查 13
2.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4
2.4.1动物体内诱生法 14
2.4.2体外培养法 14
2.5.4识别抗原位点测定 15
2.5.3活性测定 15
2.5.5亲和力测定 15
2.5.1lg类别及亚类 15
2.5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15
2.5.2纯度含量测定 15
2.5.6特异性、交叉反应性测定 16
参考文献 16
第3章 基因工程抗体 张众 黄华樑 17
3.1人-鼠嵌合抗体 17
3.1.1可变区基因的克隆 18
3.1.2表达载体的构建 20
3.1.3嵌合抗体的表达 20
3.2鼠单抗可变区人源化抗体 22
3.2.1改形抗全 22
3.1.4嵌合抗体的应用与优缺点 22
3.2.2表面氨基酸残基的“人源化”——镶面抗体 24
3.2.3表位印迹选择 25
3.3小分子抗体 26
3.3.1小分子抗体的种类 26
3.3.2构建方法 27
3.3.3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29
3.3.4小分子抗体的分离与纯化 31
3.3.5小分子抗体的缺点与应用 34
3.4双特异性及多特异性抗体 35
17.1.5针对自身免疫病的抗体药物 35
3.4.1构建方法 36
3.4.2双特异性抗体的应用 38
参考文献 40
第4章 抗体库技术 王祥斌 黄华樑 42
4.2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43
4.1概述 43
4.2.1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的原理 45
4.2.2噬菌体抗体库的种类 45
4.2.3构建噬菌体抗体库的一般途径 47
4.2.4噬菌体抗体库筛选示例 50
4.3选择性感染噬菌体展示抗体库技术 56
4.3.1SIP技术的原理 57
4.3.2 SIP抗体库技术 58
4.3.3 SIP技术的缺陷及应用前景 58
4.4核糖体展示抗体库技术 60
4.4.1核糖体展示技术的基本原理 61
4.4.2核糖体展示抗体库技术 61
4.4.3展望 66
4.5抗体库技术的应用 67
4.5.1分子定向进化 68
4.5.2DNA改组技术 69
4.5.3定向进化与抗体人源化 70
4.5.4抗体亲和力成熟 72
4.5.5提高抗体分子稳定性 72
参考文献 74
5.1.2培养温度 77
5.1影响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主要因素 77
第5章 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生产抗体 蒋先敏 李强 77
5.1.1营养条件 77
5.1.4溶解氧 78
5.1.3培养液的酸碱度 78
5.1.5渗透压 78
5.1.6葡萄糖代谢 79
5.1.7谷氨酰胺代谢 80
5.2动物细胞培养操作方法 80
5.2.1分批式培养 81
5.2.2流加式操作 81
5.2.3半连续式操作 82
5.2.4连续操作 82
5.2.5灌注培养 82
5.3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 82
5.3.1气升式生物反应器 83
5.3.2鼓泡式生物反应器 83
5.3.3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 83
5.3.4通气搅拌生物反应器 84
5.3.5无泡搅拌生物反应器 85
5.4动物细胞的微囊化培养 85
5.4.1微囊化培养的细胞种类 85
5.4.2培养条件 85
5.5杂交瘤细胞培养生产抗体 86
5.5.1气升式发酵培养 86
5.5.3微囊化细胞培养 87
参考文献 87
5.5.2通气搅拌生物反应器生产 87
6.1.2在转基因植物中生产抗体 89
第6章 用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动物生产抗体 朱立平 89
6.1.1转基因植物可以作为生产重组蛋白的生物反应器 89
6.1在植物中生产重组抗体 89
6.1.3瞬时表达系统 90
6.1.4持久表达系统 91
6.2在转基因奶中生产重组抗体 91
6.2.1乳腺表达系统 91
6.2.2奶特异转基因 91
6.2.3种系选择 92
6.2.4把目的基因导入胚系细胞 93
参考文献 94
第7章 抗体的纯化及其理化性质检定 孔健 95
7.1.1硫酸铵沉淀法 95
7.1血清中抗体的纯化 95
7.1.2低温乙醇沉淀法 96
7.1.3正辛酸-硫酸铵沉淀法 98
7.2鼠腹水中单克隆抗体的初步纯化 99
7.2.1腹水的预处理 99
7.2.2正辛酸-硫酸铵沉淀 99
7.3细胞培养液中单克隆抗体的浓缩 99
7.3.1培养液中杂交瘤细胞的去除 99
7.3.2单克隆抗体的浓缩 99
7.4亲和色谱 100
7.4.1蛋白质A或蛋白质G亲和色谱纯化抗体 100
7.4.2特异性免疫亲和色谱纯化抗体 102
7.5离子交换色谱 103
7.5.1离子交换的原理 103
7.5.2试验条件的选择 104
7.5.3抗体的纯化方法 107
7.6凝胶过滤色谱 109
7.6.1凝胶过滤的原理 109
7.6.2选择凝胶过滤基质 109
7.6.3操作流程 109
7.7.2细胞培养液 111
7.7.1腹水 111
7.7高纯度单克隆抗体纯化方案设计 111
7.8.1蛋白质浓度 112
7.8单克隆抗体理化性质检定 112
7.8.2纯度 114
7.8.3分子质量测定 122
参考文献 122
第8章 抗体免疫偶联物 邵荣光 李忠东 123
8.1概述 123
8.2小分子药物与单抗偶联物 124
8.2.1直接偶联物 124
8.2.2间接偶联物 126
8.2.3小分子药物与单抗偶联物的研究趋势 128
8.3毒素及大分子多肽类药物与单抗偶联物 129
8.3.1同型双功能偶联剂 129
8.3.2异型双功能偶联剂 130
8.3.3其他连接剂 133
8.3.4免疫偶联物的纯化 134
8.3.5免疫毒素的研究趋势 135
8.4免疫偶联物的临床试验 136
8.4.1单抗-药物偶联物的临床试验 136
8.4.2化学免疫毒素的临床试验 136
参考文献 138
第9章 基于抗体的融合蛋白 唐勇 142
9.1重组免疫毒素 142
9.1.1重组免疫毒素的构建 143
9.1.2临床试验 145
9.1.3存在问题 146
9.2基因工程抗体-酶融合蛋白 147
9.2.1抗体介导的酶-前药疗法 147
9.2.2基于核酸酶的融合蛋白 149
9.2.3靶向溶栓剂 150
9.3基因工程抗体-细胞因子融合蛋白 150
9.3.1抗体-(IL-2)融合蛋白 150
9.3.2抗体-(GM-CSF)融合蛋白 151
9.3.3抗体-(IL-12)融合蛋白 152
9.4.1致热超抗原及其结构特点 153
9.4抗体-超抗原融合蛋白 153
9.3.4抗体-B7融合蛋白 153
9.4.2抗体-SEA融合蛋白的抗肿瘤作用 154
参考文献 156
10.1抗体靶向的酶前药治疗 158
10.1.1ADEPT体系的作用原理及主要特点 158
第10章 与酶相关的抗体药物 王凤强 158
10.1.2ADEPT体系的构成要素 159
10.1.3ADEPT体系的研究展望 170
10.2抗体酶 171
10.2.1抗体酶作用的基本原理 172
10.2.2抗体酶研究中的重要参数 172
10.2.3抗体酶的设计 173
10.2.4抗体酶的筛选和选择 179
10.2.5抗体酶催化化学反应的类型和新型催化抗体 183
10.2.6抗体酶的应用 186
10.2.8抗体酶的研究展望 188
10.2.7抗体酶研究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188
10.3抗酶抗体 189
10.3.1抗酶抗体用于酶的免疫分析和检测 190
10.3.2抗酶抗体用于酶的固定化技术 190
10.3.3抗酶抗体用于疾病的诊断 190
10.3.4用抗酶抗体诱导产生疾病模型 190
10.3.5抗酶抗体用于酶活性的抑制和疾病治疗 191
参考文献 191
第11章 抗体的体外应用 吴从愿 194
11.1放射免疫分析 195
11.1.3主要步骤 195
11.1.1理论前提 195
11.1.2基本原理 195
11.1.4判断结果 196
11.2免疫放射分析 196
11.3酶免疫技术 197
11.3.1均相EIA 198
11.3.2非均相EIA 200
11.3.3酶免疫分析中的放大系统 202
11.4荧光免疫技术 204
11.4.1荧光免疫分析 205
11.4.2荧光抗体技术 206
11.6定位酶免疫技术 207
11.5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207
11.7.1免疫-PCR 208
11.7免疫-PCR和PCR-免疫 208
11.7.2 PCR-免疫 210
11.8抗体芯片技术 211
11.9抗体、标记化合物和标准品 211
11.9.1抗体 211
11.9.2标记化合物 211
11.9.3标准品 214
11.9.4固相抗体(抗原)的制备 214
11.10.1方法学判断 215
11.10方法学判断及注意事项 215
11.10.2注意事项 217
参考文献 219
12.1概述 221
12.2抗体药物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和方法 221
12.2.1研究抗体药物药代动力学规律 221
12.2.2选择相关动物种属进行动物药代动力学试验 221
第12章 抗体的药代动力学 汤仲明 221
12.2.3给药途径、剂量和给药次数的设置 222
12.2.4测定抗体药物的方法 222
12.2.5测定抗体药物方法可靠性的确证 222
12.3.1diliximab非临床和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223
12.3治疗或预防性嵌合体或人源性抗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223
12.3.2trastuzumab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228
12.3.3rhTNFR-Fc的临床药代动力学 230
12.3.4alrmtuzumab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231
12.3.5rituximab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231
12.3.6palivizumab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232
12.3.7basitiximab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232
12.3.8lnfliximab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233
12.3.9abciximab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233
12.4免疫毒素或抗肿瘤药物偶联物的抗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234
12.4.1BMS-191352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234
12.4.2抗-Tac(Fv)-PE38免疫毒素抗体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235
12.5放射诊断用的放射性标记抗体 236
12.4.3单抗与抗癌药物偶联改善抗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236
12.6.1治疗淋巴瘤的新战略 238
12.6治疗放射性标记抗体 238
12.6.290Y-Ibritumomab Tiuxetan的药代动力学 239
12.7抗体药物药代动力学的特点和展望 240
12.7.1抗体药物药代动力学的特点 240
12.7.2药代动力学研究在开发新型抗体药物研究中的作用 241
参考文献 242
第13章 放射免疫显像与治疗 蔡炯 王世真 243
13.1放射性核素概论 243
13.1.1放射性核素的性质 243
13.1.2放射性核素的生产 245
13.1.3放射性核素体内显像设备 246
13.2抗体的放射性核素标记方法 249
13.2.199mTc标记方法 249
13.2.2123 I、125I、131I标记方法 251
13.2.3111In标记方法 252
13.2.4正电子核素标记方法 253
13.2.567Cu标记方法 254
13.2.6放射性药物的检定 254
13.3单克隆抗体放射免疫显像 256
13.3.1肿瘤显像中的应用 256
13.3.2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58
13.3.3炎症显像中的应用 258
13.3.8放射免疫引导手术的放射免疫显像 260
13.3.7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损害显像 260
13.3.4骨显像和骨髓显像中的应用 260
13.3.5血栓的显像 260
13.3.6急性呼吸应激综合征 260
13.3.10提高抗体显像质量的方法 261
13.3.9放射免疫治疗的放射免疫显像 261
13.3.11标记抗体的药代动力学 262
13.4重组抗体片段的体内显像 262
13.4.1单链可变区片段的靶向和显像 263
13.4.2二价scFv抗体的靶向和显像 265
13.4.3中等大小抗体片段的靶向和显像 266
13.4.4几种重组抗体片段的靶向和显像特性比较 267
13.4.5重组抗体片段体内显像的发展方向 268
13.5放射免疫治疗 268
13.5.2T/NT比值 269
13.5.1肿瘤对抗体的摄取 269
13.5.4抗体的产量 270
13.5.3免疫原性和过敏反应 270
13.5.5放射性核素 271
参考文献 271
第14章 治疗肿瘤的抗体药物 杨治华 冉宇靓 274
14.1治疗肿瘤的抗体药物的历史 274
14.1.1抗体药物的诞生与发展 274
14.1.2治疗肿瘤的抗体药物的兴起 275
14.2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治疗 275
14.2.1恶性肿瘤的特点与种类 275
14.2.2恶性肿瘤的发生 276
14.2.4恶性肿瘤细胞 277
14.2.3恶性肿瘤的发展、转移 277
14.2.5肿瘤血管 279
14.2.6肿瘤免疫 280
14.2.7恶性肿瘤的治疗 280
14.3抗体药物治疗肿瘤的策略 280
14.3.1概述 280
14.3.2靶向治疗类抗体药物 281
14.3.3封闭类抗体药物 286
14.3.4作用于信号转导类抗体药物 287
14.3.5效应子杀伤类抗体药物 289
14.3.6抗独特型疫苗类抗体药物 290
14.3.7抗血管类抗体药物 291
14.3.8其他种类的抗体药物 292
14.4治疗肿瘤的抗体药物的现状 293
14.4.1己经上市的治疗肿瘤的抗体药物 293
14.4.2临床及临床前研究现状 299
14.5发展趋势与存在的问题 302
14.5.1全人化与大规模生产 302
14.5.2新型抗体药物 303
14.5.3抗体药物治疗肿瘤存在的问题 305
第15章 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抗体药物 阮长耿 308
15.1血栓形成及其相关的单克隆抗体 308
15.2与心血管疾病诊断相关的单克隆抗体 310
15.2.1导向单克隆抗体与血栓显像 310
15.2.2其他与心血管疾病诊断相关的单克隆抗体 312
15.3与心血管疾病治疗相关的单克隆抗体 312
15.3.1导向单克隆抗体与溶栓治疗 312
15.3.2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抗体药物 313
参考文献 315
第16章 抗病毒基因工程抗体药物 梁米芳 317
16.1抗体在抗病毒感染中的预防和治疗效应 318
16.2美国FDA批准的已用于临床的抗病毒抗体产品 319
16.3目前获得成功的抗病毒基因工程抗体药物 321
16.4.1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重组抗体 322
16.4临床试验或接近临床试验的抗病毒工程抗体药物 322
16.4.2抗乙型肝炎病毒重组抗体 323
16.5实验室阶段的抗病毒基因工程抗体 324
16.5.1抗汉坦病毒基因工程抗体 324
16.5.2抗单纯疱疹病毒基因工程抗体 325
16.5.3抗狂犬病毒重组基因工程抗体 326
16.5.4抗丙型肝炎病毒重组抗体 326
16.5.5抗甲型肝炎病毒基因工程抗体 327
16.5.6其他抗病毒基因工程抗体 327
参考文献 328
17.1.1自身免疫病的基本概念 331
17.1.2自身免疫病的分类及基本特征 331
17.1自身免疫病与抗体药物 331
第17章 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的抗体药物 陈晓红 李良成 程桂芳 331
17.1.3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332
17.1.4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 334
17.2哮喘的抗体药物 341
17.2.1哮喘的发病机制 341
17.2.2针对哮喘的抗体药物 342
17.3同种器官移植排斥和抗体药物 343
17.3.1同种器官移植排斥的机制 343
17.3.2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345
17.3.3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 345
17.3.4针对移植排斥反应的抗体药物 347
参考文献 349
第18章 以抗体为基础的基因治疗 王维刚 沈恩允 351
18.1单克隆抗体用于非病毒载体为基础的靶向基因转移 351
18.2单抗用于以病毒载体为基础的靶向基因治疗 352
18.3新型基因免疫毒素 353
18.4胞内抗体应用于基因治疗 354
18.4.1胞内抗体在分泌途径上阻断靶蛋白 355
18.4.2胞内抗体在细胞质和细胞核阻断靶蛋白 356
18.4.3胞内抗体与人艾滋病基因治疗 357
参考文献 358
中文索引 362
英文索引 368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工程静力学》王科盛主编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化学反应工程》许志美主编 2019
- 《绿色过程工程与清洁生产技术 张懿院士论文集精选 上》《绿色过程工程与清洁生产技术》编写组编 2019
- 《软件工程》齐治昌,谭庆平,宁洪编著 2019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指导》郭跃萍主编 2019
- 《天然药物化学》孔令义主编 2019
- 《药物分析》贡济宇主编 2017
- 《药物合成反应》姚其正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