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空性与方法  跨文化佛教哲学十四论  初版
空性与方法  跨文化佛教哲学十四论  初版

空性与方法 跨文化佛教哲学十四论 初版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镇国著
  • 出 版 社:政大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9866475221
  • 页数:320 页
图书介绍:
《空性与方法 跨文化佛教哲学十四论 初版》目录

1中世纪汉语佛教徒如何了解来自印度的知识论 1

一、前言 1

二、神学面向的佛教逻辑与知识论 4

三、形上学面向的佛教逻辑与知识论 8

四、修证次第面向的佛教逻辑与知识论 12

五、结语 14

2 为何知识论始终未能获得中国哲学青睐:以哲学史上三场争辩为例 17

一、前言 17

二、熊吕之辩 18

三、朱陆之争 22

四、慧沼与法宝的佛性论争 27

五、结语 31

3 解释与解脱:论《解深密经》的诠释学性格 33

一、经题释义 35

二、隐秘说法与显了说法 38

三、诠释的迂回:从三性论到空性密意的解明 41

四、结语 44

4初期大乘瑜伽行派真理与方法的问题 47

一、真理与方法:诠释学的争论 47

二、真如二义:真如理(命题真理)与真如事(事实真理) 48

三、止观与真如 53

四、真如、认识与论证 59

五、方法的自我解消与真理的全幅开显 64

5逻辑或解经学:初期大乘瑜伽行派「四种道理」的理论性格 67

一、问题的提出 67

二、关于「四种道理」的研究回顾 69

三、《声闻地》与《菩萨地&真实义品》的「四种道理」 74

四、《解深密经&如来成所作事品》的「四种道理」 81

五、结语 89

6逻辑与神话:汉藏文献中的陈那传记及其因明学 91

一、前言 91

二、因明学在中国 94

三、汉传文献中的陈那 98

四、藏传文献中的陈那 102

五、哲学之眼 105

六、结语 110

7陈那《观所缘论》的认识对象:从真谛与玄奘译本异同谈起 113

一、前言 113

二、真谛与玄奘二译之分歧 114

三、护法的解释 118

四、说一切有部和经量部论意识所缘 121

五、结语 125

8龙树《回诤论》与基础主义知识论的批判 127

一、前言 127

二、正理学派的质疑 129

三、龙树的驳议 130

四、针对自成理论之批判 132

五、针对他成理论之批判 138

六、火喻与自证 140

七、语言分析的转向:从指涉论到语用论 143

八、结语 148

9空性与暴力:龙树、德里达与列维纳斯不期而遇的交谈 151

一、谋杀与死亡的叙事 153

二、空性与虚无主义 155

三、铭刻于差异中的暴力 158

四、作为「面貌」之「他者」的不可化约性 161

五、走出暴力 166

10天台止观与智的现象学 169

一、前言 169

二、识与智 171

三、智顗的智的现象学 177

四、结语 182

11神会与空的行动主体 185

一、从禅学书写说起 185

二、形上学、行动与叙事 188

三、作为形上学论述的禅学 192

四、禅悟的修辞 197

五、结语 202

12布特曼与印顺的解神话诠释学 205

一、诠释学与现代性 205

二、基督教与佛教的解神话课题 208

三、实存信仰与社会实践 213

四、结语 221

13真理与意识:从佛性论争到朱陆异同的二种东亚哲学类型 225

一、前言 225

二、语境与转译:「理」与中国初期佛性论 227

三、真理的动力:法宝的佛性论 231

四、作为认识对象的真理:慧沼的回应 236

五、反思与自证:朱熹与陆象山论理与心 242

六、结语与对话:作为现象学问题的一种解读 249

14理性、空性与历史意识:新儒家与京都学派的哲学对话 257

一、战争、现代性与历史意识 257

二、黑格尔的历史幽灵 261

三、近代的超克 268

四、空性与历史性 271

五、理性与空性在历史中的回响 275

六、附论:阅读西谷启治的《宗教と?何?か》 278

引用文献 283

索引 30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