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后双层经营体制  中国农村经营制度设计
后双层经营体制  中国农村经营制度设计

后双层经营体制 中国农村经营制度设计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姚鸿健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60740836
  • 页数:34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实践探索与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经营体制转变思路,揭示出这种体制过渡的必然性,并设计出这种新体制的基本架构——后双层经营体制。
《后双层经营体制 中国农村经营制度设计》目录

导语 1

第一章 双层经营体制的产生及发展趋势 3

一、坎坷曲折的农村第一步改革 3

第一个回合:借地度荒。安徽与北京形成对立。“抓纲治国”仍是基调。 4

第二个回合:小岗农民揭开大包干序幕。先觉者呐喊助威。讨伐气势咄咄逼人。 5

第三个回合:愚顽的理论界。邓小平表态。中央召开专题会议。大寨迷信动摇。 6

第四个回合:著名的1号文件出台。坚冰被打破。乍暖犹寒。 8

第五个回合:人民公社解体。农民空前解放。走向双层经营体制。 9

二、为什么会产生双层经营体制 10

人民公社解体的深层原因,是制度设计与生产力发展相悖。其内在缺陷蕴含了双层经营体制产生的必然性。 10

新体制优越性在于农村经营主体由集体转换为农户,同时保留了社区合作经济的统一服务功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恢复了农民对土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 12

三、双层经营体制面临的新问题 18

第一步改革解放了被压抑多年的农民积极性,但未能克服家庭经营的缺陷,未作出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制度安排。 18

不能走回头路,不能搞“土地私有化”;双层经营体制必须坚持,也必须发展。 21

四、“第二个飞跃”的探索 22

邓小平提出“两个飞跃”理论。实践中在农村第二步改革突破口选择上有三种主张。 22

第二步改革,应在坚持第一步改革成就的基础上,围绕如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进行组织和制度创新。 24

第二章 后双层经营体制的基本架构 25

一、必须走一条路子:农工商一体化经营 25

人多地少,劳动生产率低;产业链短,农产品商品率、附加值低;结构单一,产业关联度低。这一切决定了我国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 25

拉开产业链,形成一体化经营;出路是资本替代劳动;劳动力由谷物种植业向畜牧业,继而向食品加工业转换。发展畜牧业以奶牛为主导产品。 28

二、必须发展一个载体:合作社 32

农业产业化面对的必须是有组织的农民。组织形式是合作社。合作社是商业机构而不是生产机构。 32

合作社与家庭相结合是农村微观组织的理想模式。合作社可以化解家庭经营与大市场、科技进步、政府管理、共同富裕之间的矛盾。 35

合作社具有经济、政治、文化功能;对双层经营体制是个补充。 40

构建我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应以合作组织体系为骨架。这个体系组织成分为“三社一方”。“盟主”应由供销合作社担任。 45

三、必须坚持一个基础:家庭独立经营 47

农村改革就是搞责任制、抛弃“大锅饭”、调动农民积极性。家庭经营是农业的原始动力。搞合作社绝不能动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 47

“规模情结”潜藏着走回头路的危险。美国的规模经营实际上也是家庭经营。在家庭经营基础上通过合作社予以整合,仍可形成规模经营。 49

保持家庭经营独立性的基础在于土地政策。土地即是农业的生产资料又是农民的“生存资料”。制度、法律必须保护农民对土地的天然权利。土地制度有三种理论假设。 53

四、后双层经营体制是“三个一”的内在统一 55

概言之,后双层经营体制就是在坚持家庭经营不变的基础上用合作制推进产业化经营。 55

从农村经营制度、生产方式上来认识产业化,就是认识后双层经营体制。产业化方式将家庭经营、合作制、一体化融为一体。 57

第三章 后双层经营体制下为农服务资源的重新整合 60

一、供销合作社应以发展专业合作社为自身改革的突破口 60

供销社面临着角色不清、包袱沉重、系统解体、改革思路不明的现状。其改革仿佛置身于黑洞中摸索。 60

供销社陷于两难:不回归农民没有出路;农民对其避而远之。出路要分三步走:植皮效应、突围效应、盟主效应。 64

供销社要实施改革思路,需要处理好新社与老社的关系;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67

二、涉农“站所”应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走出困境进而实现组织整合 70

由于体制创新滞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线断网破”;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亟待重构。 70

领办专业社,落实服务职能,解决生存问题;按合作制原则重构新一轮社会化服务体系。 73

涉农“站所”组织合作社有三大优势:人才与技术、政策、设施。 76

三、乡镇企业在农业产业体系上应重新定位 78

发展乡镇企业是一种吸纳农业过剩劳动力的制度安排;其“二次创业”面临的问题不纯粹是个企业问题。 78

结束与农业的二元化状态,将自身定位在农业产业化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是乡镇企业的根本出路。 80

乡镇企业与合作社的具体结合形式:直接式、挂靠式、嵌入式、控股式、两合式。 81

四、小城镇的发展应建立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上 83

农业产业化将以其很高的产业关联度、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推动农业村落走向城镇化。 83

农业产业化与小城镇的经济功能是统一的:农产品加工,为城市与大工业服务,出口创汇。 84

小城镇既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结果,又是推动其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原因。小城镇是一种经济机制的产物。 86

第四章 后双层经营体制下农业产业化组织方式的梯次递进规律 89

一、组织合作社是实现产业化经营的题中应有之义 89

在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上有两种主张:一是建立企业化服务组织;二是建立合作制服务组织。 89

从市场制度与一体化农业的要求看,农工商利益的协调、农民利益的保护,需要依据合作制原则构造社会化服务体系。 90

二、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成熟期的重要组织形式 92

“公司十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始初阶段的组织形式。有多种具体形式。在秩序上的整合力有限。 92

“公司+合作社”:农业产业化发展到中级阶段的组织形式。秩序性有所提高。反哺机制开始孕育。 95

“合作社办公司”:农业产业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组织形式。两个意义上的共同体。利益反哺机制成熟。 97

三个发展阶段:由于合作社介入及介入方式不同,在诸多方面反映出其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性。 98

第五章 后双层经营体制下需要进行合作社启蒙教育 102

一、要对合作社历史有所了解 103

世界合作社的发展:以欧文为代表的早期合作社思想与实践。罗虚代尔原则的形成。国际合作社联盟与世界合作社日。 103

我国合作社的发展:起步时期。多元化时期。建国初期。人民公社时期。 109

二、要搞清什么是合作社 135

合作社定义:人们自愿联合、民主管理、自治组织。 135

宗旨:自助、互助、互利;功能:经济、社会、思想;职能:组织、经营、教育 137

合作社原则:自愿、民主、参与、自主、教育、联合、社区。 141

三、要搞清合作社与股份公司的区别 145

二者同源同宗。在集资方式、权责机制和形式等诸方面具有共同性。 145

合作社以劳动为基元,股份公司以资本为基元,二者同宗不同“性”。 148

四、要搞清合作社与人民公社的区别 151

合作的前提和内容不同:人民公社是生产组织;新型合作社是商业组织。 151

追求的目标不同:人民公社以变更生产关系为主;新型合作社以发展生产力为主。 152

管理体制不同: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新型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 155

指导方式不同:人民公社依赖行政干预;新型合作社坚持群众自愿、形式多样。 156

经营管理方式不同:人民公社以社员为管理对象;新型合作社坚持以社员为主体。 156

第六章 后双层经营体制是应对“入世”挑战的根本举措 158

一、知己知彼,应对挑战 158

从中外农业生产水平比较看,从我国农业自身存在的问题看,均可得出一个结论:“入世”后的中国农民,就好像舞着大刀长矛去打现代化战争。 159

农产品关税减让、严格配额管理、削减国内支持、取消出口补贴、执行动植物检疫法规:中国政府承诺言之凿凿。 172

“入世”是基于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的战略选择。虽挑战严峻,亦机遇多多。 177

二、创新体制,综合应对 185

比较优势理论。天无绝人之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85

农业调整思路——以威海市为例:用劳动力置换土地;粮食退出与畜牧业跟进。正确认识粮食进口。 191

“入世”要树立“第三部门”意识。把发展合作组织作为应对“入世”挑战的基础性措施。把推进产业化经营作为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 198

三、重构服务体系,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204

我国农业科技差距巨大: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资源利用率低;科技贡献率低。 204

国家、企业、个人“三管齐下”,建立农业科技新体制。 205

“两保”、“两活”、“一增加”,加大国家对农业科技的资金投入。 208

四、发展绿色食品,突破技术壁垒 210

农业环境污染,绿色贸易壁垒,农业可持续发展,均证明发展绿色食品势在必行。 210

政府重视,多措并举,因地制宜,放长眼光。 215

五、面对“入世”挑战,政府必须努力 217

重视例外条款,提高规则运用的技巧性,尽可能自我保护。 218

引进、留住、用好各类人才,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竞争。 219

对政策、法规、制度进行系统调整,全面改革农业管理体制。 219

附录一: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三农”问题专题研讨资料 222

青干班“三农”问题专题研讨计划书 222

青干班“三农”问题专题研讨会组织方案 225

青干班“三农”问题专题研讨活动总结 228

附录二: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三农”问题专题优秀论文 232

稳定与流转——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思考(郝芳) 232

威海外向型农业现状分析及对策(孙法春) 238

浅谈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和改进意见(徐焱明) 245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营销思路(隋良杰) 252

略论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王晓) 260

关于威海市奶牛产业化经营的思考(吴力刚) 268

发展旅游农业前景广阔(李兵) 277

关于新形势下威海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与对策(威海市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 283

附录三:作者相关研究成果 296

21世纪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走向 296

转换理念应对挑战——青干班WTO专题教学引言(提纲) 319

关于增加威海农民收入的思路与建议 324

让合作社“叫好又叫座” 332

主要参考书目 341

后记 34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