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道教文化十五讲  第2版
道教文化十五讲  第2版

道教文化十五讲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詹石窗著
  •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
  • 页数:327 页
图书介绍:
《道教文化十五讲 第2版》目录

第一讲 扎根国土的道教文化 1

一 认识道教的偶然机缘 1

二 道教认识途径的一点思考 2

三 道教与道教文化的定义 6

四 道教文化的基本特色 10

五 道教文化研究的意义 14

六 道教文化研究的学术原则与方法 18

第二讲 多元复合的道教渊源 23

一 从伏羲到汉易:道教符号基石 24

二 道家黄老之学与方仙道:道教渊源之大宗 27

三 儒墨兼用:传统伦理在道教中的神学变迁 30

四 兵家与道教修炼法门 34

五 两汉谶纬神学在道教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7

六 佛教中国化及其对道教的影响 39

第三讲 枝繁叶茂的道教派别 42

一从《太平经》到符箓派道教 42

二《周易参同契》与金丹派道教 47

三 魏晋南北朝社会政治与道教 49

四 隋唐社会政治与道教的发展 55

五 宋元以来北方新道派 59

六 宋元以来南方新道派 63

第四讲 隐喻深远的神仙信仰 68

一 先民超越生存局限的生命律动 69

二 神仙:道教的理想典型 72

三 道教组织与神仙体系的互动 76

四 道教神仙谱系的结构 78

五 神仙功能的专门化 82

六 从神仙功能的扩展看生命意识 85

第五讲 别具一格的道门经籍 90

一 道经缘起的神话传说 91

二 道经目录与编纂体例 93

三从《三洞琼纲》到金元道藏 96

四 正统道藏及其他明清道经之编纂 98

五 道经的现代整理与刊行 101

六 道经阅读与使用的注意事项 108

第六讲 心通玄机的哲学探究 112

一“玄机”与道教哲学 113

二 道教哲学概念内涵透析 116

三 自然宇宙论和神学创世论 122

四 以人为主体的生命论 125

五 道教哲学的认识论与思维方法 127

六 道教哲学的基本特征与作用 133

第七讲 重道贵生的伦理思想 138

一 道教伦理形成的历史根据 138

二 道教伦理的主体内容 142

三 道教伦理的基本特点 145

四 道教伦理的思想原则 148

五 道教伦理与善书教化 151

六 道教伦理的现实价值 153

第八讲 救己济人的医学法脉 158

一 道教医学研究的学术回顾 159

二 道教医学的流派根据 161

三 道教医学的实践精神 164

四 道教医学的历史发展与思想建树 166

五 道教医学与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 171

六 道教医学的历史地位与未来发展 174

第九讲 我命在我的养生精神 178

一 道教养生的主体意义 179

二 阴阳大化与“执天之行” 181

三 以德养生与身国共治 185

四“德化和气”与生态整体维护 188

五 形神俱炼与生命复归的逻辑指向 192

六 生命自我超越与“道性”发明 195

第十讲 多彩多姿的炼养方技 200

一 集中意念的守一、存思术 201

二 顺畅血脉的服气、胎息术 205

三 以仿生为特色的动功炼养法 209

四 啸法:动静相兼的养生奇门 212

五 效乾法坤、颠倒五行的金丹大道 216

六 以男女俱仙为目标的房中术 219

第十一讲 消灾祈福的法术禁忌 224

一 占筮之法:道教基本预测术 224

二 占筮变体:太乙、六壬、遁甲及其他 228

三 符咒之法:道教沟通人神的主要媒介 232

四 堪舆之法:道教的环境选择方式 235

五 禁忌之法:身心健康需求的表现 238

六 道教法术的理性审视 240

第十二讲 生生不息的科仪符号 243

一 道教科仪的由来 243

二 道教科仪的分类2 246

三 道教科仪的实施条件 250

四 道教科仪系统的符号性 254

五 道教科仪是一种通讯语言 256

六 道教科仪语言的内在结构 258

第十三讲 包容广阔的道教文学 263

一 道教文学概念的形成与含义 263

二 从题材角度看道教文学的范围 266

三 道教文学的主要体式 269

四 道教文学的基本特点 276

五 道教文学作品之鉴赏 279

六 道教文学研究的价值 282

第十四讲 率情任真的道教艺术 286

一 道教音乐理想与形态 287

二 道教舞蹈与戏剧神韵 290

三 古朴飘逸的道教绘画 293

四 凝固的空间旋律:道教雕塑与建筑 296

五 道教艺术的符号象征 299

六 道教艺术审美情趣与人的精神 303

第十五讲 魅力无穷的洞天福地 308

一 洞天福地的思想渊源 308

二 洞天福地体系的形成 310

三 洞天福地与宫观圣迹 314

四 洞天福地的文化积淀 316

五 洞天福地的生态结构 319

六 洞天福地的旅游价值 322

后记 326

修订版后记 32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