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药理学  第2版
药理学  第2版

药理学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启泰,毛理纳,王建刚,李明华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10484281
  • 页数:379 页
图书介绍:
《药理学 第2版》目录

第一章 绪言 1

一、药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1

二、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 1

三、新药的研究与临床 2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4

第一节 药物体内过程 4

一、药物在体内的转运 4

二、吸收 5

三、分布 6

四、生物转化 7

五、排泄 8

第二节 药动学的基本参数及意义 9

一、药时曲线 9

二、房室模型 10

三、生物利用度 10

四、表观分布容积 10

五、药物消除动力学 11

六、血浆半衰期 12

七、连续多次给药的血药浓度变化 12

二、药物作用的方式 15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 15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15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15

三、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16

四、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 16

第二节 药物的构效关系 17

第三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18

一、量-效曲线 18

二、量-效关系的意义 19

第四节 药物作用机制 20

一、非特异性药物 21

二、特异性药物 21

一、受体与配体的概念 22

第五节 药物与受体 22

二、受体类型和受体调节 23

三、影响药物与受体作用的因素 24

四、作用于受体药物的分类 24

五、第二信使 25

第四章 合理用药的重要因素 28

第一节 药物方面的因素 28

一、药物剂量与剂型 28

二、给药的时间、次数和疗程 28

三、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 29

一、年龄 30

二、性别 30

第二节 机体方面的因素 30

三、遗传异常 31

四、昼夜节律 31

五、病理状态 31

六、精神因素 31

七、机体对药物反应性的变化 32

第三节 合理用药原则 32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34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分类和突触化学传递 34

一、传出神经系统分类 34

二、突触的化学传递 35

一、受体分类 36

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 36

二、受体的分布与效应 37

三、受体效应的产生机制 38

第三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38

一、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 38

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 39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42

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 42

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 43

三、N胆碱受体激动药 44

二、抗胆碱酯酶药 46

一、胆碱酯酶 46

第七章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46

第一节 抗胆碱酯酶药 46

第二节 胆碱酯酶复活药 49

第三节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解救 50

一、急性中毒的治疗 50

二、慢性中毒的治疗 51

第八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Ⅰ——M胆碱受体阻断药 53

第一节 阿托品和阿托品类生物碱 53

第二节 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 56

一、合成扩瞳药 56

三、选择性M1受体阻断剂 57

二、合成解痉药 57

第九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Ⅱ——N胆碱受体阻断药 59

第一节 N1胆碱受体阻断药 59

第二节 N2胆碱受体阻断药 59

一、除极化型肌松药 60

二、非除极化型肌松药 61

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63

第一节 α受体激动药 64

第二节 α,β受体激动药 66

第三节 β受体激动药 69

第一节 α受体阻断药 72

第十一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72

第二节 β受体阻断药 74

第十二章 局部麻醉药 79

第一节 局部麻醉药的药理作用 79

一、局麻作用及机制 79

二、吸收作用 79

第二节 常用局麻药及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80

一、常用局麻药 80

二、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81

[附]局部麻醉方法 82

第一节 吸入性麻醉药 84

第十三章 全身麻醉药 84

第二节 静脉麻醉药 87

第三节 复合麻醉 88

第十四章 镇静催眠药 90

第一节 苯二氮?类 90

第二节 巴比妥类 92

第三节 其他类 93

第十五章 抗癫痫药及抗惊厥药 96

第一节 抗癫痫药 96

第二节 抗惊厥药 100

第一节 拟多巴胺类药 102

第十六章 抗帕金森病药 102

第二节 抗胆碱药 104

第十七章 抗精神失常药 106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106

一、吩噻嗪类 106

二、硫杂蒽类 109

三、丁酰苯类 109

四、其他类 109

第二节 抗躁狂抑郁症药 110

一、抗抑郁症药 110

二、抗躁狂症药 111

第三节 抗焦虑药 112

第十八章 镇痛药 114

第一节 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114

第二节 人工合成镇痛药 117

第三节 其他镇痛药 119

第四节 阿片受体阻断药 120

第十九章 中枢兴奋药 122

第一节 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 123

第二节 主要兴奋延脑呼吸中枢的药物 124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127

第一节 水杨酸类 128

第二节 苯胺类 129

第三节 吡唑酮类 130

第四节 其他抗炎有机酸类 131

第五节 解热镇痛药的复方配伍 132

[附]抗痛风药 133

第二十一章 钙拮抗药 136

第一节 钙通道与钙拮抗药分类 136

一、钙通道 136

二、钙拮抗药分类 136

第二节 钙拮抗药的药理作用 137

一、对心脏的影响 137

三、其他 138

二、对血管的影响 138

第三节 钙拮抗药的作用机制 139

第四节 钙拮抗药的临床应用 140

一、高血压 140

二、缺血性心脏病 140

三、心律失常 140

四、脑血管疾病 140

五、其他 140

第五节 常用的钙拮抗药 141

一、二氢吡啶类 141

二、新的二氢吡啶类药物 141

五、其他钙拮抗药 142

三、苯烷胺类 142

四、地尔硫?类 142

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 146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146

一、正常心肌电生理 146

二、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 147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及药物分类 149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 149

二、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149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149

一、Ⅰ类药——钠通道阻滞药 149

二、Ⅱ类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54

三、Ⅲ类药——延长APD的药物 155

四、Ⅳ类药——钙拮抗药 155

第四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156

第二十三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160

第一节 强心苷 160

第二节 非强心苷类的正性肌力药 166

一、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166

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166

三、平衡作用于容量和阻力血管 167

一、作用于容量血管扩张小静脉 167

二、作用于阻力血管 167

第三节 血管扩张药 167

三、钙增敏剂 167

第四节 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ACEI 168

第二十四章 抗心绞痛药 171

一、硝酸酯类及亚硝酸酯类 171

二、肾上腺素β受体阻断药 173

三、钙拮抗药 174

四、其他抗心绞痛药 175

第一节 调血脂药 177

第二十五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177

第二节 抗氧化剂 180

第三节 多烯脂肪酸类 181

第四节 保护动脉内皮药 181

第二十六章 抗高血压药 184

第一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 184

一、利尿降压药 184

二、交感神经抑制药 185

三、钙拮抗药 188

四、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 189

五、直接扩张血管药 190

一、药物治疗高血压的原则 192

第二节 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 192

二、联合用药 193

三、根据并发症选用药物 193

第二十七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 196

第一节 利尿药 196

一、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196

二、常用利尿药 198

三、利尿药的临床应用 202

第二节 脱水药 203

第二十八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207

第一节 抗凝血药 207

第三节 促凝血药 210

第二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 210

第四节 抗贫血药 211

第五节 促进白细胞增生药 214

第六节 血容量扩充剂 215

第二十九章 组胺受体阻断药 219

第一节 H1受体阻断药 219

第二节 H2受体阻断药 221

第三十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224

第一节 平喘药 224

一、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224

五、肥大细胞稳定药 225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 225

二、茶碱类 225

三、M胆碱受体阻断药 225

第二节 镇咳药 226

第三节 祛痰药 227

第三十一章 消化系统用药 230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230

一、抗酸药 230

二、H2受体阻断药 230

三、M受体阻断药 231

四、胃壁细胞H+泵抑制药 231

七、抗菌药 232

五、促胃液素受体阻断药 232

六、黏膜保护药 232

第二节 助消化药 233

第三节 止吐药 233

第四节 泻药 234

一、容积性泻药 234

二、接触性泻药 234

三、滑润性泻药 235

第五节 止泻药 235

第六节 利胆药 235

第一节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 238

第三十二章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 238

第二节 子宫平滑肌抑制药 241

第三十三章 性激素类及避孕药 243

第一节 雌激素及抗雌激素类药 243

一、雌激素类 243

二、抗雌激素类药 245

第二节 孕激素类药 245

第三节 雄激素类药及同化激素类药 246

一、雄激素类药 246

第四节 避孕药 247

一、主要抑制排卵的避孕药 247

二、同化激素类药 247

二、抗着床避孕药 248

三、男性避孕药 249

第三十四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251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 251

第二节 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 255

一、促皮质素 255

二、皮质激素抑制剂 255

第三节 盐皮质激素 256

第三十五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258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 258

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 259

一、硫脲类 259

二、碘及碘化物 260

三、放射性碘 261

四、β受体阻断药 261

第三十六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263

第一节 胰岛素 263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265

一、磺酰脲类 265

二、双胍类 267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267

第三十七章 抗菌药物概论 269

第一节 常用术语 270

第二节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270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 271

第四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72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272

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272

三、肝、肾功能损害时抗菌药物的应用 273

第三十八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74

第一节 青霉素类 274

一、天然青霉素 274

二、半合成青霉素 277

第二节 头孢菌素类 280

第三节 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82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87

第三十九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其他抗生素 287

第二节 林可霉素及克林霉素 289

第三节 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 290

第四节 杆菌肽 290

第四十章 氨基苷类抗生素及多黏菌素类 292

第一节 氨基苷类抗生素 292

一、氨基苷类抗生素的共性 292

二、各种氨基苷类抗生素药理特点及应用 295

三、药物相互作用 297

第二节 多黏菌素类 298

第一节 四环素类 300

第四十一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 300

第二节 氯霉素 302

第四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305

第一节 喹诺酮类药物 305

一、抗菌作用机制 305

二、细菌耐药机制 306

三、药理作用特点 306

四、喹诺酮类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306

五、常用喹诺酮类药 307

第二节 磺胺类和甲氧苄啶 308

一、概述 309

二、常用磺胺类药物 310

第三节 硝基呋喃类药 311

三、甲氧苄啶 311

第四十三章 抗真菌及抗病毒药 314

第一节 抗真菌药 314

第二节 抗病毒药 316

第四十四章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320

第一节 抗结核病药 320

一、常用抗结核病药 320

第二节 抗麻风病药 323

一、砜类 323

二、抗结核药的应用原则 323

二、其他药物 324

第四十五章 抗疟药 326

第一节 概述 326

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和抗疟药的作用环节 326

二、疟原虫的耐药性 327

第二节 常用抗疟药 327

一、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 327

二、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 329

三、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 329

第三节 抗疟药物的选择 330

第一节 抗阿米巴病药 332

第四十六章 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332

第二节 抗滴虫病药 334

第四十七章 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 336

第一节 抗血吸虫病药 336

第二节 抗丝虫病药 337

第四十八章 抗肠蠕虫药 339

第四十九章 抗恶性肿瘤药 343

第一节 概述 343

一、抗恶性肿瘤药的作用及药物分类 343

二、对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 345

一、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346

第二节 常用抗肿瘤药物 346

二、直接破坏DNA并阻止其复制的药物 349

三、干扰转录过程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352

四、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353

五、激素类 354

六、其他类 355

第三节 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的原则 355

第五十章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359

第一节 免疫抑制药 359

第二节 免疫增强药 360

药名中文索引 363

药名英文索引 37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