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金惠铭主编;王建枝,卢建,吴伟康,张海鹏,陈国强,范乐明,徐长庆,殷莲华,郭恒怡编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309045343
  • 页数:424 页
图书介绍:全书分17章介绍基因突变、细胞信号转导异常、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自由基与疾病等内容。
《病理生理学》目录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

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 3

第二章 疾病概论 5

第一节 健康和疾病的概念 5

一、健康 5

二、疾病 5

第二节 病因学概论 6

三、亚健康 6

一、生物性因素 7

二、物理性因素 8

三、化学性因素 8

四、营养性因素 8

五、遗传性因素 9

六、先天性因素 9

七、免疫性因素 9

八、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9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0

第三节 发病学概论 10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13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15

一、潜伏期 16

二、前驱期 16

三、临床症状明显期 16

四、转归期 16

第五节 衰老的病理生理 17

一、衰老的概念 17

二、老年机体的病理生理特点 18

三、衰老的发生机制 19

第三章 基因突变与疾病 23

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概述和一般特征 23

一、基因突变的概述 23

二、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23

第二节 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类型 25

一、基因突变的原因 25

二、基因突变的类型 29

第三节 基因突变与分子病 33

一、分子病的概念和分类 33

二、遗传性蛋白病发生的分子机制 33

三、遗传性酶分子缺陷发生的分子机制 35

四、受体缺陷病和膜运转障碍的概述 37

第四节 基因突变与肿瘤 38

一、癌基因 38

二、肿瘤抑癌基因 39

三、增变基因 39

第四章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41

第一节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 41

一、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和机制 41

二、信号转导的终止和负性调节 47

第二节 信号转导异常的原因和机制 49

一、细胞外信号不适当的刺激 50

二、受体异常 51

三、受体后的信号通路成分异常 54

第三节 多环节复杂的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54

一、肿瘤信号的转导异常 54

二、引发炎症反应的信号转导通路 56

三、参与高血压心肌肥厚发生的信号转导通路 59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异常与疾病 62

第一节 细胞周期及其调控机制 62

一、基本概念 62

二、细胞周期的调控 63

一、细胞周期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 68

第二节 细胞周期异常和疾病 68

二、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肿瘤 69

三、细胞周期调控与疾病的治疗 70

第三节 细胞分化及其机制 70

一、细胞分化的特征 70

二、细胞分化的调控 72

第四节 细胞分化调控异常和疾病 75

第五节 恶性肿瘤的诱导分化治疗 78

一、氧化应激的概念 80

第六章 自由基与疾病第一节 概述 80

二、氧化应激的原因 81

第二节 氧化应激的损伤效应 85

一、活性氧对脂质的影响 85

二、活性氧对蛋白质的影响 86

第三节 抗氧化损伤的防御系统 88

第四节 氧化应激的生物学意义 89

一、自由基的防御作用 89

一、炎症 90

第五节 氧化应激与重要的疾病或病理过程 90

三、自由基的解毒作用 90

二、自由基的抗癌作用 90

二、休克 91

三、肿瘤 92

四、氧化应激与免疫 93

五、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 94

六、氧化应激与衰老 96

七、氧化应激与心力衰竭 99

第六节 抗氧化损伤的防治原则 102

一、细胞凋亡的概念 104

第一节 细胞凋亡的概念与主要特征 104

第七章 细胞凋亡与疾病 104

二、细胞凋亡的主要特征 105

第二节 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与信号转导 108

一、基因调控 108

二、信号转导 109

第三节 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 110

第四节 细胞凋亡与疾病 113

一、细胞凋亡减弱的疾病 113

二、细胞凋亡增强的疾病 115

第五节 细胞凋亡在疾病发生、发展和防治中的意义 116

三、细胞凋亡减弱与增强并存的疾病 116

第八章 应激与疾病 118

第一节 概述 118

一、应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118

二、应激反应的分类 119

第二节 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121

一、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121

二、应激时免疫系统的反应 124

三、应激的体液反应 125

四、细胞应激反应 126

第三节 应激时机体的变化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127

一、物质代谢的变化 128

二、心血管功能改变和异常 129

三、应激时消化道功能的改变和应激性溃疡 129

四、免疫功能的改变和免疫功能异常 130

五、血液系统的改变 131

六、其他系统的改变 131

七、应激对情绪(认知)行为的影响 132

一、机体内环境恒定及其意义 134

第一节 水和电解质概述 134

第九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34

二、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137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 140

一、正常水、钠代谢和功能 140

二、水、钠代谢障碍 141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150

一、正常钾代谢及生理功能 150

二、钾代谢障碍 153

一、正常钙、磷代谢 160

第四节 钙、磷代谢紊乱 160

二、钙、磷代谢紊乱 165

第五节 镁代谢紊乱 169

一、镁的正常代谢 169

二、镁代谢紊乱 170

第十章 酸碱平衡紊乱第一节 概述 174

一、酸碱的概念、酸碱物质的来源 175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175

三、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180

四、常用检测指标及其意义 180

一、代谢性酸中毒 183

第二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183

二、呼吸性酸中毒 187

三、代谢性碱中毒 189

四、呼吸性碱中毒 192

第三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194

一、酸碱一致性酸碱平衡紊乱 194

二、酸碱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195

三、三重性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196

第四节 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及其病理生理基础 196

二、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估计酸碱紊乱的类型 197

一、根据pH估计酸碱平衡紊乱的性质 197

三、根据代偿调节规律判断单纯型或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198

四、根据AG值判断代谢性酸中毒的类型及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199

第十一章 发热 202

第一节 概述 202

第二节 发热的病因及其机制 203

一、发热激活物 203

二、内生致热原 205

三、发热时体温调节机制 207

一、体温上升期 211

第三节 发热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211

二、高温持续期 212

三、体温下降期 213

第四节 发热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 213

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变化 213

二、消化系统功能变化 213

三、循环系统功能变化 213

四、呼吸系统功能变化 213

二、退热 214

一、治疗原发病 214

第五节 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14

六、代谢变化 214

五、免疫系统功能变化 214

第十二章 缺氧 216

第一节 常用血氧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216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生机制 218

一、低张性缺氧 218

二、血液性缺氧 219

三、循环性缺氧 221

四、组织性缺氧 221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222

一、缺氧时的代偿性反应 223

二、缺氧所致的损伤性变化 225

三、缺氧时代偿性反应和损伤性变化的分子机制 227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229

一、代谢耗氧率 229

二、机体的代偿能力 229

第五节 防治缺氧的病理生理基础 230

第十三章 休克 232

第一节 概述 232

一、休克的病因 233

第二节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233

二、休克的分类 234

第三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 236

一、休克代偿期 236

二、休克进展期 238

三、休克难治期 239

第四节 休克的发病机制 241

一、神经-体液机制 241

二、组织、细胞机制 246

二、肺功能的变化 248

第五节 休克时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变化 248

一、肾功能的变化 248

三、心功能的变化 249

四、脑功能的变化 250

五、胃肠道功能的变化 250

六、肝功能的变化 250

七、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 251

第六节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51

一、病因学防治 251

二、发病学治疗 251

三、支持与保护疗法 253

第十四章 凝血与抗凝血系统病理生理 254

第一节 正常凝血与抗凝血过程 254

一、止凝血机制 254

二、抗凝血机制 256

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257

第二节 血栓形成 258

一、血栓形成的原因与机制 259

二、影响血栓形成的因素 261

三、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262

一、血管壁受损或结构异常 263

第三节 出血 263

二、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 264

三、血浆凝血因子异常改变 265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66

一、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66

二、DIC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271

三、DIC的分期和分型 274

四、DIC的防治原则 276

一、高血压 278

第一节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律失常 278

第十五章 心血管病理生理 278

二、动脉粥样硬化 280

三、心律失常 283

第二节 心力衰竭 284

一、心力衰竭的概念和分类 284

二、心力衰竭的病因 285

三、心功能受损时机体的代偿适应机制 286

四、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291

五、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296

六、心力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98

第一节 肺外呼吸功能的评价指标 300

一、肺通气功能指标 300

第十六章 肺脏病理生理 300

二、肺换气功能指标 301

第二节 呼吸衰竭 301

一、呼吸衰竭病因和发病机制 301

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呼吸衰竭 308

三、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呼吸衰竭 309

四、呼吸衰竭时主要代谢功能变化 310

第三节 肺的非呼吸功能障碍 313

五、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313

一、肺的代谢功能与肺疾病 314

二、肺的防御功能 317

第十七章 肝脏病理生理 321

第一节 概述 321

一、肝功能不全的概念和分类 321

二、肝脏细胞与肝功能障碍 322

三、肝脏疾病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 327

二、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334

一、肝性脑病的概念、分类与分期 334

第二节 肝性脑病 334

三、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341

四、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341

第三节 肝肾综合征 342

一、肝肾综合征的病因和类型 342

二、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342

第十八章 肾脏病理生理 345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345

一、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345

三、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 347

二、肾小管功能障碍 347

第二节 急性肾衰竭 349

一、急性肾衰竭的原因与分类 349

二、急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 351

三、急性肾衰竭时的功能代谢变化 354

四、急性肾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357

第三节 慢性肾衰竭 357

一、慢性肾衰竭的原因 357

二、慢性肾衰竭的发展过程 357

三、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 359

四、慢性肾衰竭时的功能代谢变化 360

第四节 尿毒症 364

一、尿毒症毒素 364

二、尿毒症时的功能代谢变化 366

三、尿毒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367

第十九章 脑病理生理 369

第一节 概述 369

一、脑在结构、代谢和功能上的特点 369

第二节 认知障碍 370

二、脑疾病的表现特征 370

一、认知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  371

二、认知障碍的病因 372

三、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 374

四、认知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381

第三节 意识障碍 381

一、意识维持和意识障碍的脑结构基础 382

二、意识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 383

三、意识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83

四、意识障碍对机体的主要危害 386

五、意识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387

第一节 MODS的病因与发病经过 389

一、MODS的病因 389

第二十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 389

二、MODS的发病经过与临床类型 390

第二节 MODS的发病机制 391

一、全身炎症反应失控 391

二、其他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因素 394

第三节 MODS时各器官系统的变化 395

一、肺功能的变化 395

三、心功能的变化 396

二、肾功能的变化 396

四、脑功能的变化 397

五、胃肠道功能的变化 397

六、肝功能的变化 397

七、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 398

八、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 398

第四节 MODS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399

一、病因学治疗 399

二、发病学治疗 399

三、支持与保护疗法 4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