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梅,徐莉主编
  • 出 版 社:吉林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38422234
  • 页数:279 页
图书介绍: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目录

绪论 1

第一篇 基础免疫学 8

第一章 抗原 8

第一节 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 8

第二节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9

第三节 抗原的分类 10

第四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11

第五节 免疫佐剂 12

第二章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14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14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 16

第三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17

第四节 抗体的制备 19

第五节 免疫球蛋白异常 20

第三章 补体系统 22

第一节 补体系统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2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与调节 23

第三节 补体受体 27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28

第五节 血清补体的检测及异常 29

第四章 免疫器官与细胞及细胞因子 30

第一节 免疫器官 30

第二节 免疫细胞 34

第三节 细胞因子 41

第五章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44

第一节 概述 44

第二节HLA的分布、结构与功能 45

第三节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 47

第四节 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48

第五节HLA的鉴定 49

第六章 免疫应答 51

第一节 概述 51

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51

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55

第四节 免疫应答的调节 56

第五节 免疫耐受 58

第七章 超敏反应 60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60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63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65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66

第八章 营养与免疫 69

第一节 营养素与免疫 69

第二节 营养不良与免疫 73

第三节 食物超敏反应 75

第九章 免疫学应用 78

第一节 免疫预防 78

第二节 免疫治疗 80

第三节 免疫学诊断 82

第二篇 细菌学 91

第十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91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91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92

第三节 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99

第十一章 细菌的生理 101

第一节 细菌生长繁殖规律 101

第二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103

第三节 细菌新陈代谢的产物 105

第四节 细菌的分类、命名原则 106

第十二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108

第一节 细菌的分布 108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 110

第十三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 114

第一节 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114

第二节 细菌性状变异的实例 116

第三节 细菌变异的机理 117

第四节 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 121

第十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123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123

第二节 机体的抗菌免疫 127

第三节 感染的来源与类型 130

第十五章 球菌 132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132

第二节 链球菌属 135

第三节 肺炎链球菌 138

第四节 奈瑟菌属 140

第十六章 肠道杆菌 144

第一节 埃希菌属 145

第二节 志贺菌属 147

第三节沙门菌属 149

第十七章 弧菌属 154

第一节 霍乱弧菌 154

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 156

第十八章 厌氧性细菌 158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 158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164

第十九章 棒状杆菌属 167

第二十章 分枝杆菌属 171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171

第二节 麻风分枝杆菌 176

第二十一章 动物源性细菌 178

第一节 布鲁菌属 178

第二节 耶尔森菌属 180

第三节 芽胞杆菌属 182

第二十二章 其他致病菌 184

第一节 嗜血杆菌属 184

第二节 鲍特菌属 185

第三节 假单胞菌属 186

第四节 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 187

第五节 军团菌属 188

第三篇病毒学 189

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189

第一节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189

第二节 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191

第三节 病毒的增殖 192

第四节 病毒的干扰现象 195

第五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195

第六节 病毒的遗传变异 196

第七节 亚病毒 197

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199

第一节 病毒的传播方式 199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类型 199

第三节 病毒的致病机制 200

第四节 抗病毒免疫 202

第二十五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205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205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208

第二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 210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210

第二节 副粘病毒 213

第三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 215

第二十七章 肠道病毒 217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217

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与埃可病毒 219

第三节 急性胃肠炎病毒 220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 222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222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224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及戊型肝炎病毒 231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 233

第二十九章 狂犬病病毒 235

第三十章 虫媒病毒 238

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238

第二节 登革病毒 240

第三节 森林脑炎病毒 241

第三十一章 疱疹病毒 242

第一节EB病毒 242

第二节 巨细胞病毒 244

第三节 单纯疱疹病毒 245

第四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246

第三十二章 逆转录病毒 247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47

第二节 人类嗜T细胞病毒 251

第四篇 其他病原微生物 252

第三十三章 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放线菌 252

第一节支原体 252

第二节 立克次体 255

第三节 衣原体 258

第四节 放线菌 261

第三十四章 螺旋体 264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 264

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 267

第三节 回归热螺旋体 270

第四节 莱姆病螺旋体 271

第三十五章 真菌 272

第一节 真菌概述 272

第二节 皮肤癣真菌 275

第三节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276

第四节 深部感染真菌 27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