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消化病新概念
消化病新概念

消化病新概念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庚金主编;王国清等编写
  • 出 版 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62703434
  • 页数:397 页
图书介绍:
《消化病新概念》目录

第一章 早期食管癌与贲门癌的临床研究 1

第一节 早期食管癌与贲门癌的诊断 1

一、早期食管癌的发现与诊断 1

二、早期食管癌的内镜征象 3

三、早期食管癌病灶长度和范围的内镜观察 4

四、早期食管癌内镜下病灶形态分型 5

五、早期贲门癌的发病部位和诊断 5

六、早期贲门癌的内镜形态特征和分型 6

一、手术治疗仍是主要措施 7

第二节 早期食管癌与贲门癌的治疗 7

二、内镜治疗早期癌的现状 8

三、放射治疗的地位 12

四、化学治疗的应用 12

五、其他治疗 13

第二章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 15

第一节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 15

一、生理性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机制 15

二、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机制 15

第二节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与实验诊断 19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症状 19

三、胃食管反流病的其他有关因素 19

二、胃食管反流病的X线检查 20

三、胃食管反流病的内镜诊断 21

四、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功能检查 23

五、症状指数与食管炎分期 24

第三节 胃食管反流病的内科治疗 26

一、改变生活方式 26

二、药物治疗的选择 26

第一节 胃酸过多是溃疡病的基本条件 29

一、壁细胞泌酸过程 29

第三章 消化性溃疡的现代概念 29

二、胃酸分泌的调节 30

三、胃酸过多是溃疡形成的基本条件 31

第二节 粘膜防御基本概念 31

一、前列腺素的细胞保护作用 31

二、粘液一重碳酸盐屏障 31

三、其他粘膜防御因素 32

四、粘膜的修复机制 32

五、粘膜防御的调节 32

六、粘膜防御损害是溃疡形成的重要因素 33

第三节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溃疡病的关系 33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溃疡发病中的地位 34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 34

一、幽门螺杆菌的致病作用 34

第四节 H2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 35

一、对胃酸的作用 35

二、药物动力学 35

三、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36

四、药物间相互作用 36

第五节 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36

一、药理作用 37

二、临床应用 37

四、兰索拉唑的应用 38

三、不良反应 38

第六节 粘膜保护药物的临床应用 39

一、胶态铋剂 39

二、前列腺素 40

三、表皮生长因子 40

四、硫糖铝 40

五、左旋多巴 41

六、其他药物 41

第七节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对策 41

一、幽门螺杆菌体外药物敏感性 41

二、几种药物的抗幽门螺杆菌作用 42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对策 43

第八节 溃疡病药物治疗的探讨 44

一、药物的选择 44

二、溃疡复发的防治 44

三、难治性溃疡和顽固性溃疡的治疗 44

四、非类固醇抗炎剂相关性溃疡的治疗 44

一、幽门螺杆菌的形态特征 45

五、溃疡病的维持治疗 45

三、幽门螺杆菌的生化特性 46

二、幽门螺杆菌的培养特征 46

第一节 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46

第四章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 46

四、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 47

第二节 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 49

一、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 49

二、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 49

三、幽门螺杆菌与胃癌 50

第三节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 50

一、细菌的直接检查 50

二、尿素酶检查 51

一、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适应证 52

第四节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处理 52

三、免疫学检测 52

四、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52

二、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概念与标准 53

三、抗幽门螺杆菌的体外试验研究 55

四、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评价 55

五、影响临床抗幽门螺杆菌疗效的因素 58

六、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安全性 58

七、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制 59

八、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评价与展望 59

一、早期胃癌的X线检查 61

二、早期胃癌的内镜检查 61

第一节 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 61

第五章 胃癌临床研究的现状 61

三、超声胃镜检查的应用 62

第二节 胃癌的基础研究 62

一、细胞核DNA含量检测的应用 62

二、肿瘤标记物检测的应用 63

三、微量元素和胃癌 63

四、激光对胃癌的诊断作用 63

五、胃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63

六、p53基因与胃癌 65

第三节 早期胃癌的内镜下治疗 66

一、局部注射药物 66

二、电凝或圈套摘除术 67

三、微波治疗 67

四、激光治疗 67

五、剥离活检术 68

六、双圈套息肉切除术 68

七、高渗盐水及肾上腺素注射与内镜切除术 68

一、化学药物治疗 69

第四节 进展期胃癌的内科治疗 69

八、胃内冷冻术 69

二、内镜下治疗 70

三、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 71

四、持续性温热腹腔灌注疗法 71

第五节 胃癌化疗的评价 72

一、单一化疗的效果 72

二、联合化疗的应用 73

三、胃癌术前化疗的探讨 75

第二节 肿瘤细胞浸润的三步假说 77

一、恶性肿瘤细胞浸润细胞外基质是形成转移的前提 77

二、肿瘤细胞转移的异质性 77

第六章 胃癌浸润转移机制的研究 77

第一节 肿瘤细胞浸润转移的过程及异质性 77

一、粘附 78

二、降解 78

三、移动 78

第三节 肿瘤浸润转移的基因调控 79

一、基因调控的研究 79

二、机体免疫监护的影响 80

三、肿瘤转移机制基因的研究 80

一、整合蛋白及其配体与胃癌生长方式及浸润转移的关系 82

第四节 细胞粘附分子在肿瘤浸润转移中的作用 82

二、钙粘蛋白E与胃癌生长方式及浸润转移的关系 83

三、其他与肿瘤浸润转移可能有关的细胞粘附分子 83

第五节 降解酶类在胃癌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 84

一、丝氨酸蛋白酶类 84

二、金属蛋白酶类 85

三、巯基蛋白酶类 86

四、酸性蛋白酶 88

第六节 细胞移动的分子机制与肿瘤的浸润转移 88

一、细胞移动分子机制的研究 88

二、细胞移动因子及其受体在细胞移动和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89

三、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细胞移动和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90

第七章 炎症性肠病的研究现状 92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认识 92

一、炎症介质的作用 92

二、免疫致病机制 93

三、遗传因素 94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96

一、溃疡性结肠炎 96

二、克隆病 97

三、鉴别诊断 98

一、药物治疗机制与选用 100

第三节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 100

二、营养的补充 106

三、手术治疗问题 106

第八章 感染性腹泻新概念 108

第一节 感染性腹泻的多病因性 108

一、病毒感染 108

二、细菌感染 109

三、真菌感染 111

四、寄生虫感染 111

三、寄生虫性腹泻 112

二、侵袭性腹泻 112

第二节 发病机制与临床联系 112

一、毒素介导性腹泻 112

四、临床表现 113

第三节 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113

一、口服补液的理论基础与重要性 113

二、改变肠道动力的药物 114

三、特异性治疗 114

一、国外发病情况 118

二、国内发病情况 118

第一节 大肠癌的发病迅速上升 118

第九章 大肠癌临床研究的现状 118

第二节 大肠腺瘤与大肠癌 119

一、大肠腺瘤的分类 119

二、大肠腺瘤的癌变 119

三、大肠腺瘤的诊断 120

四、治疗对策 120

五、大肠腺瘤的多发倾向 121

第三节 多原发大肠癌的研究 121

一、同时多原发大肠癌 121

二、异时多原发大肠癌 121

一、早期大肠癌的概念与诊断标准 122

三、多原发大肠癌的诊断 122

第四节 早期大肠癌的内镜检查 122

二、早期大肠癌与腺瘤 123

三、早期大肠癌的内镜诊断 123

四、早期大肠癌的内镜治疗 124

第五节 青年人大肠癌 124

一、发病情况 124

二、临床特点 124

一、发病情况 125

二、临床特点 125

第六节 老年人大肠癌 125

第七节 大肠癌部位分布的变化 126

一、结、直肠癌比例的改变 126

二、大肠癌部位分布变化的临床意义 126

第八节 遗传与大肠癌 126

一、病人亲属患病情况 126

二、家族性大肠腺瘤病 127

三、Lynch综合征 127

四、分子遗传学资料 127

二、保肛术后吻合口复发问题 128

一、临床病理观点 128

第九节 直肠癌的保肛手术 128

第十节 大肠癌围手术期处理 129

一、大肠癌与糖尿病关系 129

二、抗生素应用问题 129

三、输血对预后的影响 130

第十章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131

第一节 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131

一、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131

二、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检测与意义 134

一、临床分型分期及其表现 137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临床病理研究 137

二、各型肝炎病理特点 138

三、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实验室检查 139

四、病毒性肝炎的肝外表现 139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140

一、抗病毒治疗 140

二、降酶药物的应用 142

三、胆汁郁积的治疗 142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主要并发症 142

一、急性肝功能衰竭 142

三、肾功能衰竭 143

二、血液学异常 143

第十一章 肝硬化腹水与肝性脑病的现代概念 145

第一节 肝硬化腹水的形成及有关问题 145

一、肝硬化腹水形成的机制 145

二、腹水性质的判断 147

三、肝硬化腹水的分型 148

四、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148

五、肝性胸水 149

第二节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措施 149

二、利尿剂的应用 150

一、限制水、钠的摄入 150

三、放腹水疗法的重新评价 151

四、腹水超滤回输术的评价 151

五、Le-Veen腹腔-颈静脉转流术的评价 152

第三节 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 152

一、肝性脑病的分期与特点 152

二、肝性脑病的特征性表现 153

第四节 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探讨 153

一、中毒物质的作用 153

二、假性神经递质的作用 154

一、尽可能改善肝功能 155

二、避免肝性脑病的潜在因素 155

第五节 肝性脑病的综合治疗 155

三、清除肠道细菌 156

四、去氨药物的评价 157

五、支链氨基酸的应用 157

六、肝脏移植 157

第十二章 门静脉高压症临床研究的现状 159

第一节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病理生理 159

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病基础 159

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血液动力学 160

三、门静脉高压的前向与后向血流学说 160

一、垂体后叶素及其衍生物 161

第二节 门静脉高压症的药物治疗 161

二、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 162

三、β-受体阻滞剂 162

四、α-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药 163

五、硝基血管扩张剂 163

六、5-羟色胺受体阻滞剂 163

七、钙通道拮抗剂 164

第三节 食管静脉曲张的内镜治疗 164

一、食管静脉曲张的硬化疗法 164

第四节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167

二、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结扎法 167

一、操作技术 168

二、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168

三、临床价值 169

第五节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 169

一、内镜下表现 169

二、组织学表现 170

三、病理生理 170

四、临床治疗 170

一、参与细胞外间质合成的细胞 172

第一节 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172

第十三章 肝纤维化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172

二、参与肝纤维化调节的细胞因子 173

三、细胞外间质成分 174

第二节 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 174

一、胶原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 174

二、与胶原代谢有关的酶学检测 176

三、非胶原性糖蛋白检测 176

四、蛋白多糖及其有关的酶 177

第三节 肝纤维化的药物治疗 178

二、发病机制 180

一、常见病因 180

第十四章 药物性肝病发病机制与处理 180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 180

第二节 药物性肝病临床病理类型 184

一、肝细胞坏死为主 184

二、血管病变为主 184

三、急性药物性肝病 185

四、慢性药物性肝病 185

第三节 药物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 186

一、诊断要点 186

二、治疗原则 186

一、肝癌的分期 192

第十五章 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与治疗的现状 192

第一节 关于早期肝癌的概念 192

二、“小肝癌”的概念 194

三、关于“亚临床肝癌” 194

第二节 肝癌的早期发现 195

一、肝癌早期发现的意义 195

二、肝癌早期发现的途径 195

三、对肝癌早期发现工作的评价 197

第三节 肝癌的早期诊断 198

一、肝癌的定性诊断 198

二、肝癌的定位诊断 199

三、肝癌的诊断标准 201

第四节 肝癌冶疗的现状 202

一、手术切除 202

二、不能切除病例的外科治疗 203

三、放射治疗 203

四、化学药物治疗 204

五、栓塞化疗 205

六、经皮穿刺酒精注射疗法 206

七、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 207

八、导向治疗 207

十、内分泌治疗 208

九、中药治疗 208

第十六章 细胞因子与肝病的研究 210

第一节 肿瘤坏死因子与慢性肝病 210

一、肿瘤坏死因子的分类、结构特征、主要生物学活性及其在肝脏代谢 210

二、肿瘤坏死因子的抗病毒、抗肿瘤作用 210

三、肿瘤坏死因子致肝纤维化作用 211

四、慢性肝病中肿瘤坏死因子与内毒素 211

五、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 212

第二节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与慢性肝病 212

一、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分类、结构特点及检测方法 212

四、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受体 213

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激活及信号传导机制 213

三、某些调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表达的因素 213

五、慢性肝病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与可溶性受体的意义 214

第三节 转化生长因子β与肝脏疾病 215

一、转化生长因子β的结构与功能 215

二、转化生长因子β与肝再生 216

三、转化生长因子β与肝纤维化 216

四、转化生长因子β与肝癌 217

第四节 肝癌发病的分子机制与基因治疗 217

一、肝癌发病的分子机制 217

二、肝癌的基因治疗 219

一、氧自由基的作用 221

第十七章 急性胰腺炎实验与临床研究的现状 221

第一节 组织炎性介质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作用 221

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 222

三、前列腺素的作用 222

四、白三烯的作用 223

五、胰血管舒缓素、激肽系统的作用 223

六、补体的作用 223

七、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 223

四、其他酶类的作用 224

三、胰分泌性胰蛋白酶抑制物的作用 224

一、磷脂酶A2的作用 224

二、胰弹力蛋白酶的作用 224

第二节 胰酶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作用 224

第三节 血液循环与急性胰腺炎 225

一、胰腺缺血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始发因素 225

二、导致急性胰腺炎时胰腺缺血的机制 225

三、改善胰腺血循环治疗急性胰腺炎 226

第四节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识别的现状 226

一、临床判断指标 226

二、实验室诊断指标 227

三、影象学诊断 228

第五节 急性胰腺炎继发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229

一、细菌侵入途径 229

二、病原菌类型 230

三、细菌感染的诊断 230

四、影响抗生素控制胰腺组织细菌感染的因素 230

五、急性胰腺炎抗生素的选用 230

六、抗生素应用时机的选择 231

第六节 急性胰腺炎内科治疗的现状 231

一、胰酶抑制剂的应用 231

三、前列腺素族的应用 232

二、胆囊收缩素受体拮抗剂对急性胰腺炎治疗作用 232

五、氧自由基清除剂的应用 233

六、钙离子拮抗剂的应用 233

四、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的应用 233

第七节 急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的现状 234

一、外科治疗的适应证 234

二、外科治疗的方法 234

第八节 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治疗 234

一、理论基础 234

二、营养途径和营养成分对急性胰腺炎的影响 234

三、临床应用 235

一、呕血、黑粪与便血的分析 236

第十八章 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的现状 236

第一节 消化道出血诊断的临床思路 236

二、大量出血的早期识别 237

三、出血程度的估计 237

四、病史是诊断的基础 237

第二节 内镜检查是首选的诊断方法 238

一、食管疾病出血 238

二、胃、十二指肠疾病出血 239

三、肠道疾病出血 239

二、胃肠X线检查的应用 240

第三节 影象诊断方法的应用 240

一、血管造影检查的应用 240

三、放射性核素检查的应用 241

四、鼻胃管抽吸检查的应用 241

第四节 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241

一、胃、十二指肠溃疡 241

二、急性胃粘膜病变 241

八、结肠疾病 242

七、其他胃病 242

六、胆道出血 242

五、胃癌 242

四、食管炎症与肿瘤 242

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242

九、小肠疾病 243

十、直肠肛管疾病 243

第五节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措施 244

一、紧急处理与监护 244

二、内镜下局部止血 244

三、消化性溃疡与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的治疗 245

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245

六、外科手术适应证 247

五、其他疾病出血的治疗 247

第十九章 胃肠激素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249

第一节 胃肠激素测定方法 250

一、胃肠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 250

二、胃肠激素的生物测定 251

第二节 胃肠激素受体 251

一、胃肠激素受体的结构和调节 251

二、受体后信息传递途径 252

四、胃肠激素受体结合的研究方法 253

三、消化系细胞的胃肠激素受体 253

第三节 胃肠激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254

一、胃肠激素的基因转录、翻译和翻译后加工 254

二、主要胃肠激素和胃肠激素受体基因的研究 255

三、胃肠激素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应用及前景 257

第四节 胃肠激素与疾病 257

一、胃肠胰腺内分泌肿瘤 258

二、胃肠激素和十二指肠溃疡 258

三、慢性胰腺炎 258

七、肽能神经元病 259

六、类癌综合征 259

四、消化系非内分泌肿瘤 259

五、成人乳糜泻 259

八、胃肠动力性疾病 260

九、胃肠道外营养支持 260

十、胃肠道手术后的胃肠激素变化 260

十一、慢性肾功能不全 260

十二、受体病 260

第五节 胃肠激素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260

一、胃肠激素在诊断中的应用 260

二、胃肠激素在治疗中的应用 261

一、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 263

第廿章 消化病介入治疗的应用 263

第一节 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 263

二、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 264

第二节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266

一、原理与方法 266

二、疗效与并发症 268

第三节 肝癌的介入治疗 268

一、肝癌的栓塞与化疗 269

二、肝癌的经皮酒精注射 272

三、肝动脉内灌注内放射治疗 272

第四节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和胆管引流 272

一、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 273

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274

第五节 脾动脉和脾脏的栓塞治疗 275

一、原理与方法 275

二、疗效与并发症 277

第廿一章 消化内镜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279

第一节 内镜治疗技术应用概况 279

一、内镜下局部止血术 279

二、内镜下息肉治疗术 280

三、食管贲门狭窄的内镜治疗 281

四、内镜下异物治疗术 282

五、胆管疾病的内镜治疗 283

六、腹腔镜外科治疗 284

第二节 内镜微波在消化病的应用 284

一、微波诊断术的应用 284

二、微波治疗术应用的原理 285

三、微波治疗消化道出血 286

四、微波治疗早期胃癌 286

五、微波治疗管腔狭窄 286

六、微波治疗胃肠道息肉 287

七、微波的其他治疗应用 287

第三节 内镜激光在消化病的应用 287

二、内镜激光诊断消化道疾病 288

一、内镜激光的生物效应 288

三、内镜激光治疗消化道出血 289

四、内镜激光治疗管腔狭窄 290

五、内镜激光治疗肿瘤 291

六、内镜激光的其他应用 292

第四节 超声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 292

一、食管的超声内镜检查 292

二、胃、十二指肠的超声内镜检查 293

三、胆囊、胆管占位病变的超声内镜检查 295

四、胰腺疾病的超声内镜检查 295

五、超声肠镜的应用 296

第廿二章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与消化病 298

第一节 消化道对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作用 298

一、消化道的正常分泌 298

二、水电解质在消化道的吸收 299

第二节 胃肠道疾病与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00

一、消化道炎性疾病 300

二、消化道梗阻性疾病 302

三、消化道瘘 303

四、消化道内分泌肿瘤 303

一、水代谢 304

第三节 肝功能不全与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04

二、钠代谢 305

三、钾代谢 306

四、酸碱代谢紊乱 306

五、肝肾综合征与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06

第廿三章 肠外营养在胃肠疾病的应用 307

第一节 营养状态的评价 307

一、人体测量项目 307

二、肝酐-身高指数 308

六、3-甲基组氨酸测定 309

五、氮平衡测定 309

四、免疫功能测定 309

三、内脏蛋白测定 309

七、机体细胞总体测定 310

八、预后营养指标 310

第二节 饥饿的生理反应 310

一、内分泌系统变化 310

二、能量储备 310

三、氨基酸代谢及糖异生 310

三、能量需要增加 311

二、水与电解质改变 311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 311

第三节 创伤和应激后的病理反应 311

四、脂肪代谢 311

五、内脏改变 311

四、蛋白质代谢改变 312

五、碳水化合物代谢改变 312

六、脂肪代谢改变 312

第四节 肠外营养在胃肠疾病的应用 312

三、肠外营养应用于短肠综合征 313

四、肠外营养应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 313

二、肠外营养应用于重症胰腺炎 313

一、肠外营养应用于肠道炎症性疾病 313

五、肠外营养应用于肝功能衰竭 314

六、肠外营养的其他应用 314

第五节 常用营养制剂 314

一、能量物质 314

二、蛋白质源 315

三、电解质 319

四、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319

第六节 肠外营养的实施 320

一、器械准备 320

二、中心静脉导管的放置 321

三、营养液组成及配制 322

四、肠外营养液的输注 323

第七节 特种营养治疗 323

一、周围肠外营养 323

二、家庭肠外营养 324

三、肠道营养 324

第八节 肠外营养的并发症与监测 325

一、机械性并发症 325

二、代谢性并发症 326

三、感染性并发症 327

四、肠外营养的监测 327

第廿四章 氧自由基与消化病 329

第一节 氧自由基概述 329

一、氧自由基的特征 329

二、氧自由基的产生 329

三、氧自由基的清除 329

四、氧自由基致病的原理 330

二、氧自由基对粘膜组织损害的机制 331

三、谷胱甘肽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 331

第二节 氧自由基与胃部疾病 331

一、胃内氧自由基的生成 331

第三节 氧自由基与肝病 332

第四节 氧自由基与炎症性肠病 333

第五节 氧自由基与胰腺疾病 333

第六节 氧自由基与肿瘤 334

一、氧自由基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 334

二、硒与肿瘤的关系 334

四、别嘌呤醇 335

七、谷胱甘肽 335

六、右旋儿茶素和水飞蓟素 335

五、去铁胺 335

二、N-乙酰基半胱氨酸 335

三、二甲基亚砜 335

一、超氧化物歧化酶 335

第七节 氧自由基与抗氧化剂 335

八、生长抑素 336

九、其他药物 336

第廿五章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一氧化氨与胃肠疾病 337

第一节 表皮生长因子与胃肠疾病 337

一、表皮生长因子的结构 337

二、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α的生物活性 337

四、胃肠疾病时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α的表达 338

三、胃肠粘膜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α的表达 338

五、表皮生长因子的治疗性研究 340

第二节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胃、十二指肠溃疡 341

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结构与功能 341

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胃肠道的分布 341

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胃、十二指肠溃疡 342

第三节 一氧化氮与胃肠疾病 343

一、一氧化氮的生成与作用机制 343

二、一氧化氮与胃肠粘膜保护 344

五、一氧化氮与肝硬化的血液动力学失调 345

四、一氧化氮与胃肠运动 345

三、一氧化氮对胃肠与胰腺分泌的调节作用 345

六、一氧化氮对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调节 346

七、一氧化氮对肝脏毒性作用的调节 347

八、一氧化氮与机体的防御功能 347

第廿六章 胃肠肿瘤分子病理学进展 348

第一节 胃肠肿瘤相关的癌基因的变化 348

一、ras癌基因 348

二、myc癌基因 349

三、生长因子受体及相关基因 349

一、APC和MCC基因 351

第二节 胃肠肿瘤有关的抑癌基因的变化 351

二、p53基因 353

三、DCC基因 355

四、nm23基因 355

五、Rb基因 356

六、其他基因 356

第三节 胃肠肿瘤形成的分子病理学发病模式的比较 356

一、结肠腺瘤-腺癌序列演进模式 356

二、有关Southern印迹杂交方法 357

一、有关研究材料方面 357

第四节 胃肠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方法及结果分析的探讨 357

二、胃癌发病的模式有待建立 357

三、有关DNA的序列测定 358

四、检测基因突变的新方法 358

第五节 胃肠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的临床应用与展望 358

一、估计癌症发生的危险性 358

二、提高诊断的精确性 359

三、预测预后 359

第廿七章 定量病理技术在胃肠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361

第一节 流式细胞仪、显微分光光度计和图象细胞仪及其在胃肠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361

一、流式细胞仪、显微分光光度计和图象细胞仪的原理和方法及比较 361

二、流式细胞仪、显微分光光度计和图象细胞仪在胃肠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363

三、质量监控与发展方向 366

第二节 自动化图象分析仪的形态计量测定在胃肠肿瘤诊断和研究中的应用 367

一、自动化图象分析仪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67

二、常用的测量指标和参数 368

三、形态计量测定在胃肠癌和癌前病变研究中的应用 369

第廿八章 胃肠疾病的药物治疗 372

第一节 生长抑素在胃肠疾病的应用 372

一、生长抑素的性能与作用 372

二、生长抑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373

五、生长抑素治疗其他消化疾病 374

三、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 374

四、生长抑素治疗胰瘘和胃肠瘘 374

第二节 前列腺素治疗溃疡病 375

一、前列腺素的名称、分类与代谢 375

二、前列腺素与胃肠功能 376

三、前列腺素衍生物的应用 377

第三节 胃肠动力性药物的应用 378

一、甲氧普胺的应用 378

二、多潘立酮的应用 379

三、洛哌丁胺的应用 380

五、复方苯乙哌啶的应用 381

四、西沙比利的应用 381

第四节 胃肠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 382

一、肿瘤细胞动力学 382

二、化疗药物作用机制与分类 382

三、应用于胃肠恶性肿瘤的化疗药物 383

四、胃肠恶性肿瘤的联合化疗 385

第五节 胃肠肿瘤的免疫治疗 387

一、生物反应调节因子治疗的概念 387

二、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 387

四、转移因子的应用 389

三、胸腺素的应用 389

五、干扰素的应用 390

六、白介素-2的应用 391

七、集落刺激因子的应用 392

八、肿瘤坏死因子的应用 392

第六节 糖皮质激素在胃肠疾病的应用 393

一、糖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和药理作用 393

二、糖皮质激素应用的适应证 395

三、糖皮质激素使用的禁忌证 395

四、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方法 395

五、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 396

六、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注意事项 39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