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肿瘤学概论
肿瘤学概论

肿瘤学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斌全,赵和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121868X
  • 页数:22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胃肠道运动方面的理论知识,即胃肠道运动结构基础、生理以及调控机制,重点介绍胃肠道运动功能的检查技术、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内容简明,可供临床医生及医学院学生参考。
《肿瘤学概论》目录

一、肿瘤学的发展历史 1

第一章 绪论 1

二、我国肿瘤的防治研究 2

三、肿瘤学发展的展望 2

四、临床肿瘤学及其课程 2

五、肿瘤学的基本概念 3

第一节 恶性肿瘤生长的生物学特性 5

一、细胞周期与肿瘤 5

第二章 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5

二、细胞分化与肿瘤 7

三、细胞凋亡与肿瘤 7

四、细胞信号转导与肿瘤 10

五、端粒、端粒酶与肿瘤 11

第二节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12

一、癌基因 13

二、抑癌基因 14

三、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特性比较和相互作用 15

第三节 肿瘤的播散 16

一、肿瘤播散的基本过程 17

二、肿瘤转移的基本特征 18

三、癌症侵入及转移的分子机制 18

第四节 肿瘤与宿主 21

一、肿瘤对宿主的影响 21

二、宿主对肿瘤的反应 22

第三章 肿瘤流行病学 26

第一节 肿瘤流行的三个环节 26

第二节 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27

一、描述流行病学研究 27

二、分析流行病学研究 28

三、实验性或干预性研究 29

四、理论流行病学研究 30

第三节 影响肿瘤分布的因素 30

第四节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 31

一 、传统流行病学与分子流行病学比较 31

二、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31

三、生物标志物在肿瘤分子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32

四、职业流行病学 34

三、营养流行病学 34

一、移民流行病学 34

二、代谢流行病学 34

第五节 肿瘤流行病学的发展和演化 34

五、癌症的遗传流行病学 35

第六节 研究肿瘤流行病学的意义 36

一、描述癌症的地理分布和时间发展趋势 36

二、探讨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与癌的关系 36

三、探讨肿瘤发病率升高的原因 37

四、疾病谱和肿瘤谱的变化趋势及对策 37

一、化学因素 39

第一节 肿瘤的环境因素 39

第四章 肿瘤病因学 39

二、物理因素 41

三、生物因素 43

四、生活中的致癌促癌因素 47

第二节 肿瘤的遗传性因素 48

一、遗传性癌综合征 49

二、遗传性综合征与肿瘤 49

三、肿瘤的家族聚集现象 49

一、癌基因 50

第三节 肿瘤与基因 50

二、抑癌基因 52

第五章 肿瘤病理学 54

第一节 肿瘤的生物学起源 54

第二节 肿瘤的一般形态学特征 55

一、肿瘤的大体形态 55

二、肿瘤的组织学特征 56

四、肿瘤细胞的生物化学特征 57

五、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 57

三、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57

六、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58

第三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59

一、肿瘤的命名 59

二、肿瘤的分类 60

第四节 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级和分期 66

一、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级 66

二、恶性肿瘤的病理分期 67

二、细胞病理学诊断 68

一、肿瘤病理学诊断在肿瘤诊断中的地位 68

第五节 肿瘤的病理学诊断 68

三、组织病理学诊断 70

四、现代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71

第六章 肿瘤诊断学 74

第一节 肿瘤的临床诊断 74

一、概述 74

二、高危人群 74

三、病史 75

五、综合诊断 76

四、体格检查 76

六、肿瘤的临床分期 77

七、早期诊断 77

八、肿瘤患者的随访 79

第二节 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79

一、肿瘤的X线影像学诊断 79

二、肿瘤的CT成像诊断 82

三、CT扫描技术和检查方法 83

四、肿瘤的MRI成像诊断 85

五、肿瘤的超声诊断 87

六、肿瘤的放射性核素诊断 90

第三节 肿瘤的内镜诊断 93

一、内镜的历史与发展 93

二、内镜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94

第四节 肿瘤标志物和相关临床检验 96

一、肿瘤标志物研究的历史及范围 97

二、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97

附:端粒酶与肿瘤 98

四、肿瘤相关临床检验 99

三、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及前景 99

第七章 肿瘤的预防 101

第一节 肿瘤的一级预防 101

一、改变生活方式预防癌症的发生 101

二、保护环境,减少和消除致癌因素 103

三、常见肿瘤的病因、预防机制和可能的保护机制 104

第二节 肿瘤的二级预防 105

一、开展健康教育 105

二、进行健康检查 105

三、做好癌症的筛查工作 106

四、警惕癌症的早期信号 107

五、及时治疗癌前期病变 108

六、早期肿瘤的合理治疗 108

第三节 肿瘤的三级预防 108

第八章 肿瘤急症 110

第一节 肿瘤急症的概念及范畴 110

一、肿瘤急症 110

二、范畴及治疗原则 110

一、发热和粒细胞缺乏症 111

第二节 常见肿瘤急症的处理 111

二、呼吸衰竭 112

三、上腔静脉综合征(SCVS) 112

四、心包积液及心脏填塞 113

五、过敏反应 114

六、颅内压增高 115

七、脊髓压迫 116

八、病理性骨折 116

九、高钙血症 117

十、肿瘤溶解综合征 118

第三节 医务人员的责任与义务 119

第一节 疼痛的定义和分类 120

一、定义 120

二、疼痛的机制 120

三、疼痛的分类 120

第九章 肿瘤患者疼痛的治疗 120

第二节 癌性疼痛的原因及影响 121

一、癌性疼痛的病因学 121

二、癌性疼痛对患者的影响 121

第三节 癌症疼痛的评估 121

三、疼痛评估中的注意事项 122

一、临床评估 122

二、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的方法 122

第四节 癌性疼痛的药物治疗 123

一、癌性疼痛的治疗原则 123

二、癌性疼痛的治疗目标 123

三、癌性疼痛的三阶梯疗法 124

第五节 癌性疼痛治疗中的常见误区及讨论 126

一、使用非阿片类药物更安全 126

六、终末期癌症患者才能用最大耐受剂量阿片类止痛药 127

五、哌替啶是最安全有效的止痛药 127

八、肺癌患者不能用阿片类药物 127

七、长期用阿片类止痛药不可避免会成瘾 127

四、阿片类药物出现呕吐、镇静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 127

三、止痛治疗能使疼痛部分缓解即可 127

二、疼痛剧烈时才用止痛药 127

九、癌症患者应尽可能晚用镇痛药物治疗 128

第十章 肿瘤外科治疗 129

第一节 概述 129

一、历史 129

二、肿瘤外科的定义 129

一、与病理学密切结合 130

第二节 肿瘤外科治疗原则 130

二、彻底切除病灶的原则 131

三、重视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 131

四、无瘤原则 131

五、综合治疗的原则 131

六、全面考虑患者术后功能与术后的生活质量 132

第三节 肿瘤外科的种类 132

一、诊断性手术 132

二、原发性肿瘤切除与根治性手术 132

五、姑息性手术及减轻症状手术 133

四、保全器官功能的肿瘤根治术 133

三、淋巴结清扫与根治性手术 133

六、综合治疗中的外科选择 134

七、其他外科治疗 134

第四节 展望 134

第十一章 肿瘤的化学治疗 136

第一节 肿瘤化疗的发展史与现状 136

第二节 细胞周期与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 136

一、吸收 138

二、分布 138

第三节 抗肿瘤药物药代动力学 138

三、代谢 139

四、排泄 139

第四节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139

一、传统分类法 139

二、细胞动力学分类法 141

三、作用机制分类法 141

第五节 抗肿瘤药物的常见毒性 142

一、局部反应 142

二、全身反应 143

三、远期毒性 145

第六节 抗癌药物的耐药性 146

第七节 与细胞毒化疗有关的辅助药物 146

一、氨磷汀 146

二、造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147

三、白细胞介素11 147

四、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 147

三、注意事项 148

二、化疗的禁忌证 148

一、化疗的适应证 148

第八节 化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48

四、停药指征 149

第九节 联合化疗 149

一、联合化疗的理论基础 149

二、联合化疗的临床应用 149

三、剂量强度及剂量调整 151

第十节 临床应用中化疗策略的选择 151

一、治疗方式 151

第十一节 肿瘤化疗的疗效及疗效评价 152

一、肿瘤化疗的疗效 152

二、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152

二、疗效判断标准 153

三、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 156

附:靶向治疗 156

第十二章 肿瘤的放射治疗 159

第一节 肿瘤放疗的基本概念 159

一、放射线对生物体的作用 159

二、放射敏感性和放射可治愈性 159

三、放射线对正常组织器官的作用 160

四、放射线对肿瘤的作用 160

一、据放射治疗的目的分类 161

五、放疗的剂量学概念 161

第二节 临床放疗分类 161

二、临床放疗的技术分类 163

第三节 放射治疗原则及不良反应 164

一、影响放射治疗效果的因素 164

二、放射治疗的原则 164

三、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 165

第四节 放疗常用的治疗方式和放疗设备 165

一、远距离放疗 165

二、近距离放疗 166

三、放疗辅助设备 167

一、放疗和手术的综合治疗 168

第五节 放疗和其他疗法的综合治疗 168

二、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 170

第六节 放射肿瘤学的进展 171

一、非常规分割放疗 171

二、立体适形和束流调强的适形放疗 172

三、立体定向放疗和立体定向伽马刀治疗 173

第二节 肿瘤的免疫治疗 175

一、细胞因子 175

第一节 概述 175

第十三章 肿瘤的生物治疗 175

二、单克隆抗体 177

三、过继免疫治疗 177

四、肿瘤疫苗 178

第三节 基因治疗 180

一、基因治疗概述 180

二、目前常用的肿瘤基因治疗方法 181

附:生物治疗 183

三、基因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83

第十四章 肿瘤的中医药治疗 185

第一节 肿瘤的中医药治疗原则 185

一、虚实补泻治则 185

二、培本扶正法 185

三、扶正与祛邪的关系 186

四、异病同治与同病异治 186

第二节 肿瘤的中医治疗方法 187

一、辨证用药法 187

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187

二、对症用药 188

三、饮食疗法 188

四、气功疗法 188

第三节 中西医综合治疗 189

一、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研究现状和趋势 189

二、中西医结合思维的方式 189

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190

四、整体调整治疗肿瘤 190

五、中西医结合局部治疗肿瘤 191

第一节 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概念 192

第二节 综合治疗的背景及所涉及的领域 192

第十五章 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192

第三节 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基本原则 194

一、分期治疗的原则 194

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195

三、局部与全身并重的原则 195

四、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并重的原则 195

五、中西医并重的原则 196

六、成本与效果并重的原则 196

第四节 不同治疗方法在肿瘤学中的地位 197

第五节 综合治疗的模式 198

二、术前化疗和(或)放疗 199

一、传统模式 199

三、通过放化疗增加手术机会 200

四、化疗和放疗同时应用 201

五、生物治疗与其他治疗相结合 202

第六节 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202

第十六章 肿瘤终末期医护 204

第一节 终末期患者的特点 204

一、终末期患者的定义 204

二、终末期患者的特点 204

二、治疗目的 206

第二节 终末期患者的处理原则 206

一、建立专职处理终末期患者的机构 206

三、治疗原则 207

第三节 终末期患者的医护 207

一、树立临终关怀的意识 207

二、尽量减轻终末期患者的痛苦 208

三、加强家属对终末期患者医护的重要性 208

四、摆脱死亡的恐惧 208

五、尽量满足终末期患者的要求 208

二、安乐死的争论 209

一、安乐死的意义 209

第四节 关于安乐死 209

第十七章 循证医学和肿瘤学 211

一、循证医学的概念 211

二、最佳证据 211

三、系统综述 212

四、临床实践指南 213

五、循证医学与临床经济学评价 214

六、循证医学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214

英中文对照索引 2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