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理化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PDF电子书下载

数理化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霞,孙挺主编;韩义德,徐燕,孟皓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2469757
  • 页数:454 页
图书介绍:全书共18章,主要介绍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和化学平衡理论的基础知识,包括酸碱平衡、多相离子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和配合反应,原子、分子和晶体结构等;还介绍了元素化学、生物无机化学、化学信息等知识。本教材于2011年8月出版第1版,在内容上,除了化学理论和知识的阐述之外,从认识论的角度加强了化学发展史、化学思维方式的相关内容,并根据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入了绿色化学、绿色冶金、资源与能源的合理使用和循环经济等相关内容,力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式、良好环境生态意识和利用化学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有机化学下一篇:有机化学实验
《无机化学》目录
标签:主编 化学

1 物质的聚集状态 1

1.1 气体的性质 1

1.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1

1.1.2 道尔顿气体分压定律 2

1.1.3 真实气体 4

1.2 溶液的性质 6

1.2.1 稀溶液依数性 6

1.2.2 电解质溶液 11

习题 14

2 化学热力学基础 17

2.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17

2.1.1 基本概念 17

2.1.2 化学热力学第一定律 21

2.2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22

2.2.1 恒容反应热 22

2.2.2 恒压反应热和焓 22

2.2.3 热化学方程式 23

2.2.4 盖斯定律 23

2.2.5 标准摩尔生成焓与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24

2.2.6 标准摩尔燃烧焓与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25

2.3 化学反应的方向 26

2.3.1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26

2.3.2 熵和熵变 27

2.3.3 熵增加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 28

2.3.4 吉布斯自由能和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判断 28

习题 32

3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平衡 35

3.1 化学反应速率 35

3.1.1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35

3.1.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6

3.1.3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40

3.2 化学反应平衡与标准平衡常数 42

3.2.1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与化学平衡状态 42

3.2.2 经验平衡常数 43

3.2.3 标准平衡常数 43

3.2.4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44

3.2.5 有关平衡常数的计算 45

3.2.6 化学平衡的移动 47

习题 52

4 酸碱平衡 55

4.1 酸碱理论 55

4.1.1 酸碱电离理论 55

4.1.2 酸碱质子理论 55

4.1.3 酸碱溶剂理论 58

4.1.4 酸碱电子理论 59

4.1.5 软硬酸碱理论 59

4.2 弱电解质的解离 61

4.2.1 水的解离平衡 61

4.2.2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62

4.2.3 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 64

4.2.4 解离平衡的移动——同离子效应 65

4.2.5 盐溶液的水解平衡 65

4.3 缓冲溶液 68

4.3.1 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 69

4.3.2 缓冲溶液pH值计算 69

4.3.3 缓冲溶液的应用 71

习题 72

5 沉淀-溶解平衡 76

5.1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和溶解度 76

5.1.1 溶度积常数 76

5.1.2 溶度积和溶解度的换算关系 77

5.2 沉淀的生成及溶度积规则 78

5.2.1 溶度积规则 78

5.2.2 分步沉淀 79

5.2.3 影响沉淀反应的因素 80

5.3 沉淀的溶解反应 85

5.4 沉淀反应应用举例 87

5.4.1 制备难溶化合物 87

5.4.2 去除溶液中杂质 87

5.4.3 离子鉴定 87

习题 89

6 氧化还原平衡 92

6.1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92

6.1.1 氧化数 92

6.1.2 半反应与氧化还原电对 93

6.1.3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94

6.1.4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95

6.2 原电池 96

6.2.1 原电池组成 96

6.2.2 电池符号 97

6.2.3 电极 98

6.3 电动势与电极电势 99

6.3.1 原电池的电动势 99

6.3.2 电极电势 99

6.3.3 标准电极电势的确定 100

6.4 Nernst方程 101

6.4.1 原电池电动势与Gibbs函数 101

6.4.2 电动势的Nernst方程 101

6.4.3 电极电势的Nernst方程 102

6.4.4 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 103

6.5 电极电势的应用 106

6.5.1 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106

6.5.2 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106

6.5.3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107

6.5.4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108

6.5.5 计算弱酸的解离常数以及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 109

6.5.6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110

6.6 化学电源 112

6.6.1 干电池 112

6.6.2 蓄电池 113

6.6.3 锂离子电池 113

6.6.4 燃料电池 114

6.7 电解及其应用 114

6.7.1 电解 114

6.7.2 电镀 116

6.7.3 电解抛光 116

6.7.4 阳极氧化 117

6.8 金属腐蚀与防护 117

6.8.1 金属的腐蚀 117

6.8.2 金属腐蚀的防护 118

习题 121

7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25

7.1 原子结构理论发展历史 125

7.1.1 原子的提出及原子基本结构的发现 125

7.1.2 氢原子光谱与玻尔氢原子模型 126

7.1.3 玻尔氢原子模型 127

7.2 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129

7.2.1 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波粒二象性 129

7.2.2 薛定谔方程 131

7.2.3 薛定谔方程的解 131

7.2.4 4个量子数 132

7.2.5 波函数图形 134

7.2.6 电子云 136

7.3 多电子原子结构 138

7.3.1 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图 138

7.3.2 多电子原子基态核外电子排布 144

7.4 元素周期律 146

7.4.1 元素周期系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146

7.4.2 元素周期律 148

习题 155

8 分子结构 158

8.1 表征化学键的参数 158

8.2 离子键 160

8.2.1 离子键的形成 160

8.2.2 离子键的特征 161

8.2.3 键的离子性 161

8.3 共价键理论Ⅰ——现代价键理论 161

8.3.1 共价键的形成 162

8.3.2 现代价键理论要点 163

8.3.3 共价键的特点 163

8.3.4 共价键的类型 164

8.3.5 杂化轨道理论 166

8.3.6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170

8.4 共价键理论Ⅱ——分子轨道理论 173

8.4.1 分子轨道的基本概念 173

8.4.2 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 173

8.4.3 分子轨道能级 175

8.4.4 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 177

8.5 金属键理论 179

8.5.1 自由电子理论 179

8.5.2 能带理论 179

8.6 分子间作用力 181

8.6.1 分子的极性和变形性 182

8.6.2 分子间力 184

8.6.3 氢键 185

习题 188

9 晶体结构 190

9.1 晶体和非晶体 190

9.1.1 晶体的内部结构 190

9.1.2 晶体的特征 194

9.1.3 晶体的类型 195

9.1.4 非晶体 196

9.1.5 液晶 196

9.2 离子晶体 197

9.2.1 离子晶体的三种典型构型 197

9.2.2 离子的特征 197

9.2.3 离子的配位数和半径比规则 199

9.2.4 离子晶体的稳定性 200

9.2.5 离子极化 201

9.3 金属晶体 204

9.4 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205

9.4.1 原子晶体 205

9.4.2 分子晶体 206

9.5 混合型晶体 206

9.5.1 链状结构晶体 206

9.5.2 层状结构晶体 207

9.6 实际晶体 207

习题 209

10 配位化学基础 211

10.1 配合物的基础知识 211

10.1.1 配合物的组成 211

10.1.2 配合物的命名 212

10.1.3 配合物的分类 213

10.2 配合物的空间异构现象 214

10.2.1 空间异构 214

10.2.2 结构异构 215

10.2.3 旋光异构 215

10.3 配离子的解离平衡 215

10.3.1 配离子解离平衡的表示方法 215

10.3.2 配离子解离平衡的移动 216

10.4 配离子的稳定性 219

10.4.1 中心离子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219

10.4.2 配体性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220

10.4.3 中心离子与配体的相互作用对配离子稳定性的影响 220

10.5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220

10.5.1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220

10.5.2 晶体场理论 223

10.6 非经典配合物简介 229

10.6.1 冠醚配合物 229

10.6.2 簇状配合物 230

习题 234

11 氢和稀有气体 237

11.1 氢 237

11.1.1 氢的发现和分布 237

11.1.2 氢的成键特征 238

11.1.3 H2的性质和用途 238

11.1.4 H2的制备 239

11.1.5 氢化物 240

11.2 稀有气体 242

11.2.1 稀有气体的发现 242

11.2.2 稀有气体的分布和分离 243

11.2.3 稀有气体的通性 243

11.2.4 稀有气体的用途 244

11.2.5 稀有气体的化合物 244

习题 247

1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248

12.1 s区元素概述 248

12.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单质 249

12.2.1 物理性质 249

12.2.2 化学性质 250

12.2.3 制备方法 252

12.3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化合物 253

12.3.1 氧化物 253

12.3.2 氢氧化物 256

12.3.3 氢化物 257

12.3.4 盐类 258

12.3.5 几种重要的盐 260

12.4 对角线规则 262

12.4.1 锂与镁的相似性 262

12.4.2 铍与铝的相似性 262

习题 263

13 硼族、碳族和氮族元素 266

13.1 硼族元素 266

13.1.1 硼族元素的发现和存在 266

13.1.2 硼族元素的性质 266

13.1.3 硼及其化合物 267

13.1.4 铝及其化合物 270

13.1.5 镓、铟、铊及其化合物 274

13.2 碳族元素 274

13.2.1 碳族元素发现和存在 274

13.2.2 碳族元素的性质 275

13.2.3 碳及其化合物 275

13.2.4 硅及其化合物 279

13.2.5 锗、锡、铅及其化合物 282

13.3 氮族元素 285

13.3.1 氮族元素的发现和存在 285

13.3.2 氮族元素的性质 286

13.3.3 氮及其化合物 287

13.3.4 磷及其化合物 294

13.3.5 砷、锑、铋及其化合物 299

习题 304

14 氧族元素和卤素 307

14.1 氧族元素 307

14.1.1 氧族元素的发现和存在 307

14.1.2 氧族元素的性质 308

14.1.3 氧及其化合物 308

14.1.4 硫及其化合物 315

14.1.5 硒和碲及其化合物 324

14.2 卤族元素 325

14.2.1 卤素的发现和存在 325

14.2.2 卤素的通性 326

14.2.3 卤素单质 327

14.2.4 卤化氢和氢卤酸 331

14.2.5 卤化物 333

14.2.6 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335

习题 340

15 过渡元素 342

15.1 过渡元素通性 342

15.1.1 原子半径 342

15.1.2 物理性质 343

15.1.3 化学性质 344

15.1.4 氧化态 345

15.1.5 离子的颜色 346

15.2 钪及其化合物 346

15.3 钛、锆及其化合物 347

15.3.1 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347

15.3.2 钛的化合物 349

15.3.3 锆、铪及其化合物 350

15.4 钒及其化合物 352

15.4.1 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352

15.4.2 钒的化合物 353

15.5 铬及其化合物 356

15.5.1 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356

15.5.2 铬的化合物 357

15.5.3 钼和钨化合物 360

15.6 锰及其化合物 363

15.6.1 锰族元素概述 363

15.6.2 锰的化合物 364

15.7 铁、钴、镍 366

15.7.1 铁系元素的基本性质 366

15.7.2 铁、钴、镍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367

15.7.3 铁、钴、镍的盐 368

15.7.4 铁、钴、镍的配合物 371

15.8 铜族元素 374

15.8.1 铜族元素的通性 374

15.8.2 铜族元素的单质 375

15.8.3 铜族元素的主要化合物 377

15.8.4 ⅠB族与ⅠA族元素性质的对比 384

15.9 锌族元素 385

15.9.1 锌族元素概述 385

15.9.2 锌族元素的金属单质 386

15.9.3 锌族元素的主要化合物 388

15.9.4 锌族元素与碱土金属的对比 391

15.10 铂系金属 392

15.1 0.1 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392

15.1 0.2 铂系金属化合物 392

15.1 0.3 铂系金属配合物 393

习题 396

16 镧系与锕系金属 399

16.1 镧系元素 399

16.1.1 镧系元素通性 399

16.1.2 镧系元素的提取和分离 403

16.1.3 镧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404

16.2 锕系元素 407

16.2.1 锕系元素的通性 407

16.2.2 钍及其化合物 409

16.2.3 铀及其化合物 410

习题 413

17 生物无机化学 414

17.1 生物体中的元素 414

17.1.1 生命元素 414

17.1.2 生命元素的选择 415

17.1.3 生命元素的存在形式 415

17.1.4 污染元素 416

17.1.5 医用元素 416

17.2 生物配体 417

17.2.1 氨基酸 417

17.2.2 蛋白质 418

17.2.3 核酸 419

17.3 生命元素的生理功能 420

17.3.1 宏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420

17.3.2 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422

17.4 地方病 425

习题 426

18 化学信息 427

18.1 国际化学学术组织 427

18.2 化学文献检索 428

18.3 电子期刊 431

18.4 化学数据库 433

18.5 专利数据库 434

习题 436

附录 437

附表Ⅰ 一些物质在298.15K时的△fHΘm,△fGΘm,SΘm 437

附表Ⅱ 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298.15K) 443

附表Ⅲ 溶度积常数(298.15K) 444

附表Ⅳ 标准电极电势(298.15K) 446

附表Ⅴ 一些配离子的标准稳定常数(298.15K) 449

附表Ⅵ 一些物质的标准燃烧热(298.15K,100kPa) 450

附表Ⅶ 元素周期表 452

参考文献 45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