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未病与亚健康
未病与亚健康

未病与亚健康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超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36470668
  • 页数:225 页
图书介绍:亚健康状态是20世纪后国际医学界的医学新视角,其所描述的是人们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健康质量状态与体验,是非器质性改变或未确诊为某种疾病,但身体出现功能上的变化的状态。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亚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养生延年,增强体质,这正是本书所要阐释的内容。本书的出版对医学的发展、变革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未病与亚健康》目录
标签:亚健康 主编

第一章 健康 1

第一节 健康与医学 1

一、原始社会的医学 2

二、四大文明古国的医学 4

三、中世纪医学 8

四、近现代西方医学 8

第二节 健康的认识 10

一、健康观的历史演变 10

二、影响健康观的因素 11

第三节 健康的标准 14

一、健康标准的研究 14

二、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健康标准 17

三、健康的生活方式 19

第四节 健康的评价 20

第五节 健康的管理 23

一、健康管理的定义 24

二、健康管理基础 24

三、健康管理的意义 25

四、健康管理的实施 26

五、健康管理面临的问题 28

六、健康管理公司 29

七、健康促进 29

第二章 亚健康 34

第一节 亚健康的提出 34

第二节 亚健康的概念 35

第三节 亚健康的范畴 35

一、亚健康的范畴 35

二、亚健康的内涵 36

第四节 亚健康的分类 38

一、躯体亚健康 39

二、心理亚健康 39

三、社会交往亚健康 40

四、道德亚健康 41

第五节 亚健康的症状 41

第六节 亚健康现状 42

第七节 亚健康的形成原因 42

第八节 亚健康的检测与评估 44

一、亚健康检测评估的基本原则和指标体系 45

二、亚健康常用检测技术及应用 46

三、亚健康相关量表评估 54

第九节 亚健康的干预措施 59

一、亚健康干预的意义与原则 59

二、亚健康的干预与中医养生学 62

三、亚健康的干预方法和手段 65

第十节 亚健康的研究进展 81

第十一节 亚健康学科的发展 84

第三章 未病 85

第一节 未病溯源 85

第二节 未病的沿革 86

第三节 未病的含义 89

第四节 未病与亚健康 92

一、理论借鉴作用 92

二、实践指导作用 93

三、亚健康的研究可丰富和发展未病 94

第五节 未病学的形成 95

一、未病学学科的建立 95

二、未病学的定义 96

三、未病学的研究目标 96

四、未病学的主要内容 97

第六节 未病学研究的价值 99

一、未病学研究有助于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 99

二、未病学研究可丰富预防医学的内涵 100

三、未病学研究是对中医学精髓的继承和创新 100

四、未病学研究可进一步推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00

第四章 治未病 102

第一节 治未病的认识 102

一、萌芽 102

二、形成 103

三、发展 105

四、成熟 107

第二节 治未病的含义 109

第三节 治未病的原则 112

一、道法自然,平衡阴阳 112

二、精神内守,病无所入 113

三、饮食调理,以资气血 113

四、强身健体,动静相宜 114

五、增强正气,规避邪气 114

六、早期诊治,防病传变 115

第四节 治未病的作用 115

第五节 治未病的方法 117

一、环境适应与改善 117

二、调养精神 118

三、体质调理 119

四、四季调养 126

五、冬病夏治 130

六、后天生活调摄 132

七、药物疗法 134

八、非药物疗法 134

第六节 治未病研究价值 134

一、治未病研究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 137

二、治未病研究是医学模式与理念转变的需要 137

三、治未病研究是疾病谱变化的需要 138

四、治未病研究响应国家卫生大政方针的需要 138

五、治未病研究是节约卫生资源的需要 139

第七节 治未病与21世纪医学的发展 141

一、21世纪的医学目标 141

二、21世纪的医学模式 141

三、21世纪中国医学发展的战略重点 141

四、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142

五、治未病与21世纪医学发展的方向相吻合 142

六、治未病与疾病的三级预防措施相吻合 142

七、治未病与中国医学发展的战略重点相吻合 142

八、治未病思想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43

九、治未病对21世纪医学发展的促进 143

十、治未病对中医学发展的促进 143

十一、治未病对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促进 143

十二、治未病原则的通用性 143

第五章 亚健康研究进展 144

第一节 亚健康理论研究 144

一、《灵枢》“痹证”刺法治疗颈部不适探讨摘要 144

二、浅谈《黄帝内经》的中医养生法与亚健康防治的联系摘要 144

三、亚健康态入睡障碍疗效评价方法研究探讨摘要 145

四、热成像技术在亚健康中的应用摘要 145

五、亚健康态颈部疲劳的研究进展摘要 145

六、亚健康颈部不适状态诊断标准制定的现状及展望摘要 145

七、火罐干预亚健康态颈部不适的研究现状及展望摘要 146

八、全息经络刮痧疗法在干预亚健康态中的应用进展摘要 146

九、中医特色的亚健康态四诊诊断方法研究进展摘要 147

第二节 亚健康临床模式研究 147

一、针灸干预亚健康红外可视化技术的探索与实践摘要 147

二、“红外初筛,量表辅助”评价模式的建立——针灸干预颈部不适的实证研究摘要 148

三、不同推拿方案干预颈部不适疗效评价研究摘要 149

四、中医非药物方法干预非特异性颈痛的临床研究摘要 150

第三节 亚健康态中医药干预研究 151

一、中医综合干预亚健康态颈部疲劳的红外热图特征研究摘要 151

二、三种中医特色非药物疗法干预亚健康态入睡延迟临床优势研究摘要 152

三、中医综合干预非特异性颈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 153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红外热图特征及粗银针治疗的临床研究摘要 154

五、针灸配合中频干预亚健康态颈部疲劳的临床研究摘要 154

六、怀堂磁圆梅针配合颈部“鳳”字保健操干预亚健康态颈部疲劳的疗效观察摘要 155

七、亚健康态胸痹的临床红外热图特征表现的研究摘要 156

第四节 亚健康检测与评估实验研究 156

一、象限分布法评价亚健康态颈部疲劳红外热图特征摘要 156

二、怀堂磁圆梅针干预亚健康态颈部疲劳的红外热图特征研究摘要 157

三、亚健康态胸痹的红外热图特征研究摘要 158

四、亚健康态颈部不适的红外热图特征研究摘要 158

五、亚健康态颈部疲劳与颈椎病的红外图谱温度特征比较摘要 159

六、亚健康态胸痹与胸痹红外图谱的温度特征比较摘要 160

七、亚健康态胸痹的红外热图特征探讨摘要 160

八、堂磁圆梅针合“鳳”字工间操及自我拿捏干预亚健康态颈部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 161

九、浮刺、分刺、合谷刺法干预亚健康态颈部不适的疗效比较研究摘要 162

十、全息经络刮痧疗法干预颈部不适的临床疗效研究摘要 162

十一、实按灸法干预亚健康态颈部不适的疗效评价及优势研究 163

十二、“鳳”字保健操配合怀堂磁圆梅针干预亚健康状态颈部疲劳46例摘要 164

十三、手法结合“鳳”字保健操治疗颈肩综合征42例摘要 164

十四、“鳳”字保健操干预亚健康态颈部疲劳生活质量动态评价摘要 165

第五节 热成像环境标准研究 165

一、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于针灸干预亚健康临床的环境温度标准研究摘要 165

二、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针灸干预亚健康的基础研究——环境湿度对医用红外热图质量的影响研究摘要 166

三、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指导针灸干预亚健康临床的采图环境标准化研究——不同气流扰动模式对医用红外热成像的影响研究摘要 167

四、指导针灸干预亚健康的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采图环境标准化研究——不同背景颜色对医用红外热像图影响的实验研究摘要 167

五、采图空间对人体腧穴的医用红外热成像的影响研究摘要 168

第六节 中医预防医学研究 169

一、论中医预防医学及其学科界定要点 169

二、从预防角度论亚健康态睡眠延迟选题的使命 169

三、节气灸的预防保健作用 169

四、浅析穴位敷贴在中医预防保健中的运用 169

五、中医技术在养生保健中的运用 170

第七节 亚健康态颈部不适的临床路径 170

一、定义 170

二、症状 170

三、查体 171

四、辅助检查 171

五、诊断标准 171

六、辩证分型 171

七、分型 172

八、治疗方法 173

九、颈部不适病前调理 186

第八节 亚健康态入睡延迟管理方案 191

一、适用对象 191

二、判断要素 191

三、干预方法 193

四、效果评价 208

附件1:亚健康失眠状态—入睡延迟中医管理信息表 211

附件2:亚健康失眠状态—入睡延迟中医治未病管理随访表 214

附件3:入睡延迟自评量表 216

附件4:中医体质辨识软件 218

附件5:北辰心理测量软件系统 219

参考文献 2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