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牡丹

牡丹

  • 工笔五色牡丹技法

    苗占钧编2013 年出版38 页ISBN:753055218X

    本书是普及型画册,牡丹历来深受广大群众喜欢,本书作者以各种牡丹为主要表现对象,每幅配有详细的步骤图,并加以文字介绍,穿插有序,通俗易懂,非常适合临摹者作为范图,对广大美术爱好者有很好的欣赏和参考价值。...

  • 牡丹亭接受史研究

    刘淑丽著2013 年出版353 页ISBN:9787533330194

    本书从版本选本插图作者读者演出改编,各种文学角度综合探讨了自明清以至近现代《牡丹亭》的接受历史,将研究重心从作者转移到广义的读者。...

  • 画牡丹要诀

    魏鸿蕴,王德舜著2000 年出版48 页ISBN:7534410630

  • 中国画名家典范课堂 写意牡丹

    胡老溪著2013 年出版40 页ISBN:7534460067

  • 恽寿平牡丹图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2009 年出版13 页ISBN:9787547900048

    本丛书收录历代中国画名家经典作品,高精度还原印刷,供绘画爱好者鉴赏。

  • 画牡丹百态

    王宣明编2011 年出版36 页ISBN:9787532273119

    本书为美术技法图书。

  • 野玫瑰与黑牡丹

    张汉基著1993 年出版191 页ISBN:9624490635

  • 写意牡丹技法浅释

    白铁藩著2013 年出版58 页ISBN:9787549407323

    该书是一本介绍写意牡丹画法的基础入门书籍,从牡丹的生态、文化常识及写生方法,写意牡丹技法的分析,写意牡丹的创作和写意牡丹的雅俗探微等方面编写。图文并茂,行文深入浅出,在图片展示上,有分步图和作品完整图,作...

  • 名家画牡丹

    袁吉祥著2013 年出版54 页ISBN:9787514906653

    人们喜欢牡丹,喜欢有关牡丹的艺术作品。周恩来总理曾说:“牡丹是我国国花,其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本书作者是一位对花木画法有独特见解的画家,根据自己多年画画的经验...

  • 牡丹芍药品鉴

    让·吕克·里维,皮埃尔·伊夫·奈德莱克著;费璐琳译2013 年出版189 页ISBN:9787535256119

    本书用全新的角度诠释了芍药属花朵:非比寻常的颜色色调,精雕细琢的花瓣,开放或者闭合的花心,植物的姿态。本书挑选了挑选出148种芍药属植物,包括其技术数据、种植建议以及与其他植物融合种植方法。本书用全新的...

  • 玉牡丹

    (加)崔维新著;黄跃华,张少鹏译2013 年出版331 页ISBN:7310042692

  • 名家教你画牡丹

    赵东军编著2011 年出版92 页ISBN:9787539825885

    本选题原名为《写意花鸟画实用技法 牡丹》,现更名为《国画技法讲堂 名家教你画牡丹》,内容主要介绍牡丹的各种写意画法,作者就笔墨与一些常见的技法以步骤的形式进行详解,并且还将配景也作为一个课题讲解。是一...

  • 牡丹亭

    汤显祖著1994 年出版319 页ISBN:9787020015092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这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都已经成熟。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牡丹亭》在《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还保留了话本的若...

  • 张克申牡丹梅花技法

    张克申绘2009 年出版37 页ISBN:9787530541043

    本书为张克申先生所绘的牡丹梅花技法书。

  • 牡丹

    喻衡编著1998 年出版109 页ISBN:7532347532

  • 牡丹亭 舞台本汉英对照

    (明)汤显祖著2009 年出版283 页ISBN:9787500122685

    《牡丹亭》,原名《还魂记》,又名《杜丽娘慕色还魂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创作于1598年,描写了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的生死之恋。...

  • 地主发家史

    中国牡丹江省委宣传部编1947 年出版48 页

  • 牡丹

    袁涛等编著2000 年出版157 页ISBN:7810660837

  • 写意画范 牡丹

    霍春阳著2004 年出版46 页ISBN:7500307128

    本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是一本较好的写意牡丹美术技法书。

  • 读诗词 赏牡丹

    郭洪昌,吴中阳,毛德富主编2009 年出版129 页ISBN:9787534830815

    本书以图文并茂形式,撷选历代咏洛阳牡丹诗词,并加以释疑、赏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