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 2002 弱势群体与社会支持
郑杭生主编2003 年出版436 页ISBN:7300045308本书以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问题为重点,分析了弱势群体与社会政策,社会保障,医疗服务,住房保障,就业保障,扶贫以及法律民主制度建设等,提出政策建议。...
-
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
李树茁,杜海峰,杨绪松,靳小怡,(美)费尔德曼著2008 年出版248 页ISBN:9787509701355本书是作者在复杂性科学与人口、社会复杂系统领域研究部分成果的总结。利用深圳实际调查数据,本书着重分析了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的现状、成因、及其后果,揭示了农民工社会融合的现状,从社会网络视角深入探讨了...
-
城市贫困家庭的社会关系网络与社会支持
洪小良著2008 年出版168 页ISBN:9787300091853本书以北京市贫困人口为例,通过抽样调查,较全面地考察了北京市贫困家庭的社会关系网络结构,规模以及社会支持的来源,构成和效用。
-
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及其对价值观影响的研究
黎春娴著2018 年出版215 页ISBN:9787206150128本研究利用访谈法、问卷法收集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的资料以及几种价值观的现状,采用了相关、回归等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两种社会支持——非正式社会支持和正式社会支持对高校贫困生的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
-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农村养老社会支持体系研究
刘金华著2018 年出版223 页ISBN:9787550436695根据深度访谈内容和现有研究成果,本书构建的农村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主要包括健康需要、经济保障需要、活动需要、照护需要、信息安全需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五类需要对农村老年人美好生活主观评价的影响,从...
-
阶段演变与多元协同 乡城移民社会支持模式建构研究
冯春凤责任编辑;易龙飞2017 年出版245 页ISBN:9787520311236在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稳步推进的过程中,如何为乡城移民群体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从而帮助其尽早融入城市社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学术界对乡城移民群体的异质性问题讨论较少,这往往导致我...
-
社会排斥理论视野下高等学校贫困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研究
刘朝武著2016 年出版235 页ISBN:9787564633783社会排斥作为西方社会学的概念的使用也就几十年,并成为西方社会学的主流话语,但其产生的影响却十分深远,相对于歧视和剥夺,社会排斥更加隐蔽,被排斥者在不知不觉中为社会所抛弃,为此,研究这一西语在中国的变迁成为...
-
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研究
罗汝珍著2018 年出版238 页ISBN:9787548730477主要对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及其社会支持体系进行论述,重点阐述美国、英国、中国三个国家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社会支持体系的历史演进,并进行中外比较,了解其发展现状。同时重点对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实诉...
-
社会支持与激发权能:以城市残障人福利实践为视角
周林刚著2009 年出版299 页ISBN:978750970553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残障人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残障人的生存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我国现有的8296万各类残障人来说,中国残障人事业还不是十分完美,尚有许多需要改进提高之处。本书以广州和兰州两地的残...
-
走出抑郁的泥潭 抑郁症的治疗、自救及社会支持
木碗著2009 年出版369 页ISBN:9787509606155本书的作者木碗,曾经也是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本书就是告诉读者,她是如何从那个泥潭中走出的秘诀。本书不是告戒患者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而是从自身的角度提醒大家,我是怎样想和如何去做的。我们大多数人虽然不...
-
流动儿童的教育管理与社会支持
周国华著2015 年出版358 页ISBN:9787532884117本丛书是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 “儿童发展研究”招标课题的系列研究成果。深入考察了当下国内外儿童发展的热点问题,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儿童网络成瘾问题、中西方学前教育的对照以及儿童幸福感的问...
-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社会支持网络
李艳,李树茁著2011 年出版241 页ISBN:9787509723296本书利用河南甲区和安徽乙县调查数据,基于系统工程分析方法,建立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社会支持网络的分析框架,通过对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社会支持的现状、成因与后果进行系统研究,揭示了国内中部地区农村大龄未婚男性...
-
云南省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体系研究
周本贞,包云燕,毕天云等著2009 年出版159 页ISBN:9787010079219本书以云南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实证资料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个案分析,并对贫困生和非贫困生进行深入访谈,对社会支持理论进行探讨,分析社会支持的本质特征及其社会支基本要素构成,提出以学生为本、助学与育人相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