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实用微生物学
实用微生物学

实用微生物学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騊声撰
  •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1953
  • ISBN:13017·163
  • 页数:613 页
图书介绍:
《实用微生物学》目录
标签:微生物学

自序 1

第一编 引言 1

第一章 实用微生物学之范围 1

编辑凡例 1

第二章 微生物之分布 2

第三章 发酵微生物发达史 4

第一节 微生物之发见 4

第二节 自然发生论 4

第三节 发酵理论 7

第一章 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关系 9

第一节 引论 9

第二编 微生物之形态构造及繁殖方法 9

第二节 细菌何以视为植物而非动物 10

第三节 生物排置之普通方法 12

第四节 细菌酵母菌及霉菌在植物界之地位 13

第五节 细菌酵母菌及霉菌之区别 14

第二章 细胞 16

第一节 引论 16

第二节 原形质 16

第三节 细胞之形态 17

第四节 细胞核之分裂方法 19

第三章 细菌之形态构造及繁殖方法 22

第一节 细菌细胞之形态及大小 22

第二节 细菌之构造 27

第三节 细菌之繁殖方法 34

第四章 酵母之形态构造及繁殖方法 39

第一节 酵母细胞之形态 39

第二节 酵母细胞之繁殖方法 43

(1)芽殖与裂殖 43

(2)胞子之产生 46

(3)性别 48

(4)胞子产生之生物学条件 52

(5)胞子之发芽 56

第三节 酵母细胞生物学 62

第四节 酵母之变异 67

第五节 杂种交配法 72

第一节 霉菌的形态及构造 73

第五章 霉菌之形态构造及繁殖方法 73

第二节 霉菌之繁殖方法 75

第三节 霉菌之生理退化 86

第四节 霉菌胞子之抵抗力 87

第六章 微生物的变异 88

第七章 微生物的选种与定向变异 93

第一节 概况 93

第二节 微生物的选种 93

第三节 微生物的定向变异 94

第三篇 发酵微生物之生理 101

第一章 微生物细胞之化学成分及物理特征 101

第一节 水分 101

第二节 干燥物质之元素组成 102

第三节 有机组成之相当成分 104

第四节 微生物之蛋白质、碳水化物及脂肪的合成作用 113

第五节 微生物化学成分举例 117

第六节 微生物之色素 118

第七节 微生物之维他命 119

第八节 微生物之屈折 120

第九节 微生物之比重 121

第十节 微生物之传导性 122

第二章 微生物之营养 123

第一节 营养概论 123

(附)氧化——还原电位 134

第二节 与微生物营养有关之化学元素 135

第三节 生长素(或维他命)与微生物生理作用的关系 140

第一节 青霉素 155

第三章 微生物之抗生素 155

第二节 链霉素 160

第三节 其他抗生素 161

第四章 微生物之酶 164

第一节 引言 164

第二节 酶的组成 165

第三节 酶的特性 165

第四节 内酶及外酶 166

第五节 活化剂及副酶 166

第六节 微生物代谢的产物 169

第七节 酶之分类 169

第一节 能的需要 176

第五章 生长概说 176

第二节 生长平衡 179

第三节 能的利用之效率 182

第四节 生长速度 183

第五节 生长之终点 190

第六章 发酵概论 199

第一节 酒精发酵 199

第二节 乳酸发酵 204

第三节 丙酸醋酸酪酸柠檬酸及草酸发酵 208

第四节 多糖类及其相关之高级醇类与脂肪之发酵 211

第五节 微生物对有机含氮物之作用 216

第六节 元素之循环 218

第一节 光 224

第七章 微生物与物理环境之关系 224

第二节 温度 231

第三节 水分 237

第四节 压力 240

第五节 表面张力 242

第六节 搅拌 243

第七节 通气 244

第八节 电及磁 244

第九节 音波 245

第十节 金属阻抑细菌作用 246

第八章 化学剂与细菌之关系(消毒) 248

第一节 趋化性 248

第二节 名词之解释 249

第三节 优良消毒剂之特性 250

第四节 对消毒有影响之因素 252

第五节 消毒剂之作用 253

第六节 消毒剂 254

第七节 消毒剂之标准测定法 259

第八节 气体消毒法 260

第九节 解毒剂 261

第十节 一种生物对于他种生物之影响 261

第四编 微生物之分类及检索 263

第一章 细菌 263

第一节 细菌分类法 263

第二节 重要细菌概论 277

第三节 真细菌概说 295

(附一) 乙醯基甲基代甲醇 320

(附二) 甲基红试验 321

第四节 病毒及噬菌体 321

第五节 噬菌体 323

第二章 酵母菌 327

第一节 概说 327

第二节 酵母菌鉴别法 327

第二节 酵母分类法 328

第三章 霉菌 374

第一节 霉菌定义 374

第二节 真菌分类法 374

第四节 霉菌之检索 378

第三节 霉菌鉴别法 378

第五节 根霉 392

第六节 毛霉 398

(附)Zygorhynchus及Absidia 408

第七节 曲霉 409

第八节 红曲霉 425

第九节 青霉 427

第十节 其他霉菌(不完全菌) 442

第五编 微生物培养概论 453

第一章 培养室之设备及各种装置 453

第一节 培养室 453

第二节 灭菌装置 454

第三节 培养用具 458

第四节 定温箱 465

第二章 培养基 467

第一节 概论 467

第二节 培养基制法指南 468

第三节 细菌培养基 471

第四节 酵母菌培养基 476

第五节 霉菌培养基 481

第六节 粉状培养基之用法举例 489

第三章 加热灭菌法 490

第一节 干热 490

第二节 湿热 491

第四章 滤过除菌法 495

第一节 pH计之意义 498

第五章 PH值 498

第二节 pH值之测定 499

第三节 各种物质之pH值 502

第四节 缓行作用论 504

第五节 不加缓行物质之试验 507

第六节 温度的影响 509

第七节 滴定管理法之错误 510

第八节 电气法测定pH值 511

第六章 纯粹培养法 512

第一节 概说 512

第二节 稀释法 513

第三节 回转培养法 517

第四节 表面涂抹培养法 517

第七节 生理的方法 518

第五节 机械抽取单一细胞方法 518

第六节 直接移植法 518

第七章 厌气培养法 520

第一节 机械隔断空气方法 520

第二节 吸收空气中氧素之方法 520

第三节 用氢气驱逐空气之方法 521

第八章 微生物之培养特征 523

第一节 细菌 523

第二节 酵母 530

第三节 霉菌 534

第九章 微生物之生理特征 535

第一节 蔗糖溶液保存法 545

第十章 微生物保藏法 545

第二节 亲液方法 546

第二节 固形培养物保存法 547

第四节 矿油保存法 547

第六编 微生物检查概论 549

第一章 显微镜之构造 549

第二章 特种显微镜 561

第一节 电子显微镜 561

第二节 萤光显微镜 564

第三节 相显微镜 565

第三章 关于显微镜使用上应注意之点 566

第一节 贮存及取用时应注意之点 566

第二节 镜检手续 567

第三节 显微镜附属器具及试药 569

第四章 微生物之显微镜特征 579

第一节 细菌 579

第二节 酵母 580

第三节 霉菌 581

第五章 微生物之显微镜检查法 582

第一节 载片及蓋片之洗净法 582

第二节 生活标本之镜检 582

第三节 微生物染色法 585

第四节 暗视野照视法 599

第五节 酵母数目之计算 600

菌名索引 60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