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热处理工艺学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热处理工艺学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热处理工艺学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安运铮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
  • 页数:336 页
图书介绍: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热处理工艺学》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金属加热与控制 3

§1-1确定加热规范的一般原则 3

一、加热温度的确定 3

二、加热速度的确定 8

三、加热时间的确定 11

§1-2金属加热的物理过程及介质 15

一、金属加热的物理过程 15

二、加热方式及加热介质的类型 16

一、钢铁加热气体腐蚀的形式 17

§1-3钢铁在加热时气体腐蚀的原理及控制 17

二、氧化与脱碳层的组织结构 18

三、钢材表面与炉气间的化学反应 25

§1-4在保护介质中的无氧化加热 34

第二章 退火与正火 36

§2-1退火工艺的分类及基本原则 36

一、退火工艺的分类 36

二、退火工艺的基本原则 38

§2-2扩散退火 39

一、脱氢退火 39

二、均匀化退火 40

§2-3退火规范对钢的组织的影响 46

一、临界点以下加热的影响 46

二、临界点以上加热时温度及时间的影响 48

三、过冷奥氏体的分解温度,停留时间和冷却速度的影响 49

§2-4退火规范对钢中残余应力的影响 50

§2-5球化退火 51

一、碳化物球化的机理 52

二、影响碳化物球化的因素 55

三、球化退火工艺 59

§2-6钢的正火 61

§2-7退火、正火后的组织性能及工艺缺陷 65

一、退火、正火后的组织特点 65

二、退火、正火后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67

三、退火正火的缺陷 69

第三章 淬火与回火 72

§3-1淬火的概念及分类 72

§3-2钢的淬透性 73

一、淬透性的基本概念 73

二、淬透性的试验方法 75

三、淬透性的预测与计算 80

四、淬透性曲线的应用 84

五、关于表面淬透性 86

§3-3淬火介质 87

一、淬火介质冷却能力测定及评价 87

二、淬火介质的种类及特性 89

§3-4淬火工艺规范 97

一、淬火加热规范 98

二、淬火冷却方法 102

§3-5钢的回火 114

一、钢中奥氏体晶粒及自由碳化物相的超细化热处理 117

§3-6淬火回火工艺的发展 117

二、控制马氏体、贝氏体组织形态的淬火 118

三、利用淬火钢中存在塑性第二相的强韧化淬火 121

§3-7淬火回火的工艺缺陷 123

一、淬火变形 123

二、淬火裂纹 123

三、硬度不足 123

四、软点 124

五、组织缺陷 124

第四章 表面淬火强化 126

§4-1表面淬火用材料 127

§4-2快速加热表面淬火时相变特点 128

§4-3表面加热淬火后的组织和性能 135

一、表面加热淬火后的金相组织 135

二、表面淬火后的性能 136

§4-4感应加热淬火 138

一、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 138

二、感应加热淬火工艺 141

三、感应加热用感应器 149

四、工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特点 154

§4-5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154

一、火焰淬火的分类 155

二、火焰淬火用的燃料和装置 157

三、火焰淬火的工艺控制 159

§4-6其它表面淬火法 162

一、电阻加热表面淬火 162

二、冲击淬火 164

三、激光热处理 165

四、电子束热处理 171

第五章 化学热处理 174

§5-1化学热处理的分类及特点 174

一、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 175

§5-2化学热处理基本原理 175

二、化学热处理渗剂及其反应机理 176

三、化学热处理的相界面反应 180

——吸附和解吸过程 180

四、化学热处理中的扩散及渗层相结构的形成 182

五、实现加速化学热处理过程的途径 191

§5-2钢的渗碳 192

一、碳在钢中的扩散 193

二、渗碳层的技术要求及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195

三、渗碳工艺 197

四、渗碳后的热处理 203

五、渗碳及渗碳淬火后钢的金相组织 205

六、渗碳件的质量检查 206

七、渗碳件的常见缺陷 207

八、国内外渗碳工艺的发展 209

§5-4钢的氮化 210

一、氮化的基本原理 210

二、氮化工艺 222

三、氮化后质量检查 226

四、氮化常见缺陷 228

一、碳氮共渗的特点及分类 229

五、氮化工艺发展概况 229

§5-5钢的碳氮共渗 229

二、气体碳氮共渗 230

三、气体软氮化 238

§5-6其它化学热处理 240

一、渗硼 240

二、渗硫 242

三、渗硅 243

四、渗金属 244

五、铬铝共渗 246

七、碳氮硼三元共渗 247

六、铝硅共渗 247

第六章 热处理应力及其作用 250

§6-1热处理应力形成及其分布 250

一、热应力 250

二、组织应力 252

三、热处理残余应力的分布 252

四、表面强化处理的残余应力 255

§6-2热处理应力对机械性能影响 259

一、残余应力对硬度影响 259

二、残余应力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260

三、应用预应力的热处理 261

§6-3工件热处理变形 264

一、淬火变形 264

二、影响淬火变形的因素及防止措施 266

§6-4工件热处理裂纹 270

一、纵向裂纹 272

二、横向裂纹和弧形裂纹 275

三、网状裂纹 275

四、剥离裂纹 277

五、显微裂纹 277

一、真空加热的特征 279

第七章 热处理新技术 279

§7-1真空热处理 279

二、真空热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283

§7-2离子轰击热处理 290

一、离子氮化 290

二、离子渗碳 298

三、离子碳氮共渗 300

四、离子硫氮共渗 301

五、离子沉积 303

一、形变热处理的分类及工艺特点 307

§7-3形变热处理 307

二、形变热处理强韧化的机理 310

三、影响形变热处理强韧化效果的因素 312

§7-4复合热处理 313

一、复合热处理工艺方法 314

二、热处理工艺复合的原则 316

第八章 热处理工艺的优化设计 318

§8-1热处理与零部件设计的关系 319

一、正确的选择材料 319

二、工件设计应有好的结构工艺性 323

三、合理制订热处理的技术条件 324

§8-2热处理工艺流程及规范的优化设计 326

一、工艺流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326

二、程序技术在热处理工艺设计中的应用 329

三、热处理工艺参数的优选 332

四、热处理后性能的预测 332

§8-3热处理与其它冷热加工工艺的关系 333

一、热处理与材料生产的关系 333

二、热处理与冷热加工工艺的合理配合 333

三、热处理与其它加工工艺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组合 33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