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重印说明 1
前言:本书的经过和希望 3
第一部进化思想的渊源 3
第一章中西古代哲人的进化思想 3
概论 3
一.中国古人的进化思想 3
二.古希腊时代的进化思想 5
(一)挨纳克沙果尔的思想 5
(二)恩百多克尔的思想 6
(三)代摩克李底的思想 6
(四)亚理士多德的思想 6
(五)其他学者的思想 8
第二章罗马时代的进化思想 9
第三章屡克来斯以后到林内时代的进化思想 11
一.阿拉伯人的贡献 11
二.欧洲中世到文艺复兴时代的进化思想 11
三.莱氏的物种定义 13
四.马尔光的物种变化证据 14
五.林内晚年对于进化的意见 15
第四章十八世纪哲学家的进化思想 17
概论 17
一.摩班尔都衣斯的进化思想 17
二.狄特罗的进化思想 19
第五章自丰到拉马克时代的进化思想 21
一.蒲丰对于进化学说的态度 21
二.拉马克的进化思想 23
三.圣希兰对于进化学说的贡献 26
四.圣希兰和居维叶对于进化的争论 30
(一)居、圣二氏意见分歧的远因 30
(二)居、圣二氏争论的经过 31
(三)自然科学方法的讨论 34
五.歌德等学者的进化思想 35
(一)歌德对于进化的见解 35
(二)爱拉斯姆·达尔文的进化思想 37
(三)脱来微拉奴斯的进化思想 38
(四)奥根的进化思想 39
(五)特拉每脱李的进化思想 39
总结 39
第六章达尔文的进化思想 41
一.进化思想的来因 41
二.物种起源 42
三.达尔文的淘汰说 45
(一)自然淘汰 46
(二)人为淘汰 49
(三)两性淘汰 50
(四)两性淘汰说的批评 52
(五)别种有关两性副性的淘汰 54
四.达尔文的同志 55
五.达尔文学说的批评 58
六.谁是最适于生存的? 62
第七章生物骤变的思想 63
概论 63
一.骤变思想的远源 63
二.物种的分析和骤变的证明 65
(一)物种的分析 65
(二)月见草上骤变的发现 67
进化思想的结论 69
第二部进化的事实 73
进化事实的概论 73
第一章古生物学上进化的证据 74
一.古生物证据的缺乏 74
二.地史的鸟瞰 74
(附注):地球的年龄 76
三.最初生命起源之谜 78
四.最简单的生物 79
五.过去动物的进化 80
(一)无脊椎动物的发现及其进化 80
昆虫类的进化 81
(二)脊椎动物的发现及其进化 82
1.脊椎动物的简要定义 82
2.脊椎动物的起源问题 83
3.鱼类的发现及其进化 84
4.两栖类的发现及其进化 85
5.爬行类的发现及其进化 86
6.鸟类的发现及其进化 89
7.兽类的发现及其进化 91
兽类来源的问题 91
兽类的特徵 92
兽齿变化的记要 94
新生代兽类的发现 98
新生代兽类进化的代表 100
鲸类的进化 100
海牛类的进化 102
有蹄类的进化 103
雷兽科的进化 103
骆驼的进化 103
长鼻类的进化 104
马类的进化 105
结论和各大类动物的更替 107
六.过去植物的进化 108
(一)现存植物生殖方式进化的概要 109
(二)过去植物的发现及其进化 112
结论 117
第二章形态学上进化的证据 119
概论 119
一.发生学的证据 120
(一)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的担轮幼体 121
(二)脊椎动物的胎儿 121
(三)软体动物的幼体 123
(四)甲壳类的幼体 123
(五)海鞘的蝌蚪 124
(六)马胎上的侧趾 125
(七)比目鱼眼的变? 125
(八)寄居蟹的怪形态 127
(九)鲸鱼的牙齿 128
(十)人胎的毛层 129
(十一)软体动物胎体上的外壳 129
结论 130
二.比较解剖学的证据 130
概论 130
(一)马与人的比较 131
(二)脊椎动物四肢的比较 132
(三)各类中耳骨的比较 133
(四)脊椎动物脑的比较 134
结论 134
三.幼稚器官的证据 135
概论 135
(一)人体上的幼稚器官 135
(二)幼稚无用的脚趾 136
(三)鲸类上的幼稚器官 137
(四)蛇脚的问题 139
(五)鸟翼的问题 140
(六)眼目幼稚的动物 140
兽类 140
鱼类 141
两栖类 141
第三章集体生活与进化的关系 143
概论 143
一.互惠 144
(一)珊瑚和星? 144
(二)寄居蟹 145
(三)蟹类与海葵 145
(四)蚂蚁和白蚁的社会 146
二.寄生 146
(一)借宿 147
(二)固常的寄生 147
(三)寄生的桡脚类 148
(四)寄生的鱼类 149
三.共生 150
(一)绿藻与淡水螅 150
(二)菌类有遗传性的共生 151
(三)地衣的共生体 151
结论 152
第四章生化和生理上有关进化的证据 153
一.生物基本的理化结构 153
二.动物界裹磷酸肌酸的分布 154
三.消化器中的水解酶系的比校 154
四.血红蛋白的比较 155
五.新陈代谢的协调机构与内分泌腺的作用 156
六.外骨骼理化结构的比较 158
七.血红素的结晶形的比较 159
八.血清反应的比较 160
九.对病原的感受性的比较 160
十.脊椎动物体温的进化 160
结论 161
(附注):生命起源问题 161
第五章生物适应环境的事实 162
概论 162
一.自然的适应环境 162
(一)啄木鸟上适应环境的事实 162
(二)回复水栖生活的脊椎动物上适应环境的事实 163
1.化石中的事实 164
2.狗 164
3.海狸 164
4.水獭 164
5.鳍脚类 165
6.鲸类 165
7.海牛类 166
结论 167
(三)飞翔的脊椎动物上适应环境的事实 167
(四)穿穴的动物上适应环境的事实 169
(五)寄居蟹上适应环境的事实 170
(六)寄生物上适应环境的事实 171
1.吮血的寄生物分泌防止血液凝固的酵素 171
2.肠内寄生物能避免被寄主所消化 171
3.寄生物的固着器 172
4.寄生物的多产主义 172
结论 173
(七)漂浮生物上适应环境的事实 173
(八)有保护色动物上适应环境的事实 174
(九)寒地动物上适应环境的事实 176
(附注)保护色的解释 176
二.实验的适应环境的事实 177
概论 177
(一)水流对于固着生物形态的影响 177
(二)食物的影响 178
1.食料对于动物消化道的影响 178
2.食料对于生殖力的影响 179
3.食料对于身材的影响 180
4.食料品质的影响 181
5.食料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184
(三)水的碱度能影响鳃足虫的形态 185
(四)鲑鱼与环境的关系 186
(五)身材与环境的关系 187
(六)环境与软体动物外壳的关系 188
(七)毛皮与气候的关系 189
(八)光线与动物颜色的关系 190
(九)温湿度与昆虫色彩的关系 191
(十)季候与动物的关系 193
1.鸟兽的季变 193
2.蝴蝶的季变 195
3.轮虫和水蚤的季变 196
(十一)环境影响对于动物的发育和变态的关系 196
(十二)环境与世代交替的关系 201
三.器官的形状与动作的关系 204
四.植物适应环境的事实 205
(一)乾生植物适应环境的事实 206
(二)高山植物适应环境的事实 208
(三)水生植物适应环境的事实 209
(四)植物适应乾燥和湿润空气的事实 210
(五)光线对于植物的影响 210
(六)有机物的养料与植物的形态和生理的关系 211
结论 212
五.微生物适应环境的事实 213
概论 213
(一)细菌因环境影响而起的变异 214
1.形态的变异 214
温度 214
镭射线 214
培养基的成分和硬度 214
碱性与酸性的环境 215
衰老 215
2.毒性的变异 215
3.纯系培养和化学的变异 217
(二)单细胞生物因环境而起的变异 220
第六章生物骤变的事实 225
概论 225
一.无脊椎动物的骤变 225
(一)微生物的骤变 225
(二)甲壳类的骤变 226
(三)鳞翅类的骤变 227
(四)直翅类的骤变 229
(五)膜翅类的骤变 229
(六)鞘翅类的骤变 230
(七)双翅类的骤变 232
1.初次骤变的发现和一系子孙的连续研究 232
2.别系子孙的观察 235
3自然界中骤变的事实 236
4.果蝇骤变种的分类 236
翅的骤变 236
翅脈的骤变 237
眼形和眼结构的骤变 238
眼色的骤变 238
毛的骤变 239
胸部形状和颜色的骤变 239
头形的骤变 239
腹部的骤变 239
脚的骤变 240
身体颜色的骤变 240
生殖力和寿命的骤变 240
5.别种双翅类的骤变 241
(八)软体动物的骤变 241
二.脊椎动物骤变的事实 241
(一)鱼类的骤变 242
(二)鸟类的骤变 243
(三)兽类的骤变 245
1.少毛的骤变 245
2.多毛的骤变 247
3.毛色的骤变 247
4.捲毛的骤变 248
5.圆舞的骤变 248
6.角的骤变 248
7.耳的骤变 249
8.无尾的骤变 249
9.眼的骤变 251
10.扁嘴的骤变 251
11.缺脚的骤变 252
12.短肢的骤变 252
18.缺胫骨的骤变 253
14.多趾的骤变 253
15.缺趾的骤变 255
16.合趾的骤变 257
17.趾骨合并的骤变 257
18.短趾的骤变 257
结论 258
三.植物骤变的事实 258
(一)拉马克月见草的骤变 258
1.拉马克月见草的骤变发现的系统 259
2.骤变种的固定性和浮动性 261
3.根据染色体的骤变种的分类 262
(附注)月见草的骤变种与祖种的分别 262
(二)金鱼草的骤变 264
(三)玉蜀黍的骤变 265
(四)茄科植物的骤变 266
(五)樱草的骤变 266
(六)羽扇豆的骤变 266
(七)隐花植物的骤变 267
(八)植物局部的骤变 267
结论 268
四.关于染色体的骤变 268
概论 268
(一)染色体的通论 269
1.染色体的真实性 269
2.染色体的数目 270
3.染色体的个性和地位 270
4.染色体的持久性 271
5.染色体的形迹不显是表面的 273
6.染色体的内部结构 273
7.染色体的倍数 275
(二)多倍体的骤变 278
1.奇数倍种与偶数倍种 279
2.假偶倍种 280
3.单倍体的骤变种 281
4.三倍体的骤变种 283
5.四倍体的骤变种 285
6.其他多倍体的骤变种 286
7.六倍体的骤变种 286
8.不稳定的多倍体的骤变种及稳定的多倍体的骤变种 287
(三)增加染色体的机制的讨论 290
1.双倍体的卵 291
2.第二极体与雌性原核相合并 292
3.无星光和单星光的分裂 293
4.躯体细胞中染色体倍数的增加 295
5.极体外排和内入的原因 295
(四)动物中多倍种稀少的原因 297
(五)多体的骤变 300
1.山茄子的多体骤变种 300
2.月见草的多体骤变种 302
3.紫罗兰的多体骤变种 302
4.烟草中的多体骤变种 303
5.动物中的三体骤变种 304
结论和讨论 305
(六)染色体的断落和连合与骤变之关系 306
1.两染色体合并的骤变种 306
2.染色体断落的骤变种 307
3.染色体残缺的骤变种 308
结论 308
五.骤变与环境——人为的骤变 309
(一)骤变的原因 309
(附注)基因的数目与身材 310
(二)人为骤变的方法 311
(三)利用高温所得的人为骤变 312
(四)利用低温所得的人为骤变 314
(五)利用各种射线所得的人为骤变 315
(六)利用化学物所得的人为骤变 318
(七)利用机械的方法所得的人为骤变 319
(八)微生物的定向骤变 319
(附注)1,核酸的重要性;2,基因的生理 320
结论 320
第七章生物的地理分布与进化的关系 321
概论 321
一.生物分布的方式 322
(一)自动的分布 322
(二)被动的分布 322
(三)人类的传播 323
(四)克拉卡图岛上生物分布的观察 323
二.岛屿上的生物分布与进化的关系 325
(一)英格兰和爱尔兰的生物群系 325
(二)亚洲各大岛上的生物群系 326
(三)澳洲及其附近各岛中的动物群系 326
(四)马达加斯加岛的动物群系 328
(五)百慕大群岛的动物群系 329
(六)加拉巴戈斯群岛的动物群系 329
(七)圣赫勒那岛的动物群系 330
(八)夏威夷岛的动物群系 330
(九)新西兰的动物群系 330
结论 332
第八章人类进化的事实 333
概论 333
一.人类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333
(一)猕猴科 335
(二)人猿科 336
长臂猿 336
猩猩 338
黑猩猩 339
大猩猩 339
(三)人科 340
(附注)现存人类的种族 340
二.人、猿一宗说的证据 340
(一)人、猿骨骼的比较 340
(二)人、猿蚓突的比较 343
(三)人、猿胎儿的比较 344
(四)人、猿的病理和生理的比较 346
(五)人、猿的智能比较 347
结论 349
三.人类由来的讨论 349
(一)灵长类的来源 349
(二)人类的来源 350
(三)过去人类的遗迹 351
1.狐人 352
2.北京人 352
3.爪哇人 353
4.海德尔堡人 354
5.尼安德特人 355
6.罗提西亚人 356
7.真人 356
结论 357
(附注)冰河时期 357
第三部进化原因的讨论 365
进化原因的概论 365
第一章拉马克主义 368
一.拉马克的进化理论 368
二.近代拉马克主义的代表 372
(一)一般的拉马克主义的同情者 372
1.斯宾塞 372
2.赫克尔 372
3.达尔文 373
4.美国的新拉马克主义者 373
5.法国的拉马克主义者 374
(二)新拉马克主义 374
1.科普的理论 374
2.勒·唐得克的理论 378
三.拉马克主义的反对者——魏斯曼的理论 380
概论 380
(一)魏斯曼的遗传理论 382
(二)魏斯曼的变异理论 384
(三)魏斯曼的生殖质淘汰说 386
(附注)生殖系和躯体系的分化和生殖细胞始祖的来源 387
(四)魏斯曼学说的批评 387
四.习得性遗传问题的讨论 388
(一)习得性的定义 390
(二)习得性遗传事证的讨论 393
1.伤损和残疾的遗传问题 394
2.习惯性遗传的问题 395
3.病理的遗传问题 396
4.动物因食料多寡所生的习得性遗传问题 397
5.植物因变更温度所习得的新性状之遗传问题 397
6.动物因变更温度所习得的新性状之遗传问题 399
水蚤 400
鳞翅类的颜色 400
果蝇和蓖麻?因温湿度所生的变异 402
老鼠尾巴的长短 402
盲螈的颜色和生殖 403
蝾螈胎生与卵生 404
蜥蜴的颜色 404
?蛙的负子习惯及其趾端的厚皮 405
7.因环境颜色的变?所引起之变异的遗传问题 407
8.光线与鲽鱼的色素之关系及其遗传问题 410
9.翅的退化问题 411
不能飞的鸟类 411
(附注)岛上不能飞翔的鸟类 411
不能飞的昆虫 413
(附注)岛屿和海边上翅膀退化的昆虫 414
10.种器官退化的问题 415
(附注)蜥蜴类肢的退化 415
11.心理和行为的起源问题 416
结论 417
(三)几种人为的骤变的讨论 418
1.因酒精所引起的变异之遗传问题 418
2.因石脑油精所引起的变异之遗传问题 421
3.因化学物质所引起的鳞翅类的黑色变异之遗传问题 421
Solenobia 422
Tephrosia 422
4.因抗水晶体的血清所引起的变异之遗传问题 422
结论 424
第二章达尔文主义 426
一.达尔文主义的基本思想:生存竞争与自然淘汰 426
二.自然淘汰的评价 428
三.轻微变异能否遗传? 429
(一)啮齿类毛色的淘汰 430
(二)鞘翅类颜色的淘汰 432
(三)果蝇上的淘汰 432
(四)植物上的淘汰 433
(五)无性生殖和单性发育的动物上的淘汰 434
结论与讨论 436
第三章骤变主义 437
一.骤变与进化的关系 437
(一)骤变为隐性或显性的问题 437
(二)骤变是否能解释器官减退的进化(退化)? 440
(三)骤变特性的稳定和浮动的问题 441
(四)骤变与畸形的问题 442
二.骤变对于进化的贡献 443
结论 445
(附注)小型的进化、大型的进化和更大型的进化 445
第四章直道进化的事实与理论 446
概论 446
一.直道进化的事实 446
(一)马的例子 447
(二)骆驼的例子 450
(三)象的例子 451
(四)鹿类的例子 453
(五)蛇颈龙的例子 454
(六)别的例子 455
(七)动物直道进化的几种路线 456
1.向增长方面 457
2.向过长方面 457
3.向退化方面 457
4.向新创方面 460
(八)动物在直道进化过程中身材增大的问题 460
二.直道进化的能力 463
(一)海胆和海星的钳器进化的能力 463
(二)海蜘蛛的肢数进化的能力 464
(三)反芻类的角的进化能力 464
(四)腹足类壳形的进化能力 465
(五)其他动物的进化能力 467
三.异原同功器官的进化 468
(一)整个体形适合于特殊的生活情况 468
(二)异途同归的进化 468
(三)生物群落进化的均势 473
(四)并行的群落 474
(五)适应性的发展 476
结论 478
四.由人工淘汰所得的直道进化的事实 478
五.直道进化的解释 480
(一)机械论者的解释 480
(二)拉马克的解释 482
(三)达尔文的解释 482
(四)新拉马克主义者的解释 483
(五)魏斯曼的解释 485
(六)骤变主义者的解释 486
(七)生理失调的解释 486
第五章 物种孤立与进化的关系(隔离的进化理论) 488
一.物种隔离和孤立的理论 488
二.物种隔离和孤立的事实 489
(一)物种因地理环境的变?而成孤立 489
1.海夹和地夹的影响 490
2.冰河的影响 491
3.鸟居的影响 491
4.穴居的影响 493
5.林居的影响 493
6.狭小水地的影响 494
7.深海的影响 494
(二)物种因生活习性的变?而成孤立 495
1.脊椎动物上的例子 495
2.无脊椎动物上的例子 496
(三)物种因心理变更而成孤立 501
(四)物种因生殖时期不同而成孤立 502
(五)物种因机械的影响而成孤立 504
(六)物种因两性生殖细胞不能协调而成孤立 505
1.花柱与花粉管的矛盾 505
2.化学上的矛盾 506
3.动物上生殖细胞的矛盾 507
两栖类 508
鸟类 511
兽类 512
昆虫 513
4.植物上生殖细胞的矛盾 515
总论与结论 519
第六章不可逆的进化理论 521
第七章全部进化与分头进化的理论 525
一.全部进化的理论 525
二.分头进化的理论 526
第八章个体发育与种族进化的关系 528
一.个体发育过程中印有种族进化的痕迹 528
二.个体发育意义的讨论 530
三.形态的来源 533
(一)卵球成熟的意义 535
(二)受精的意义 537
(三)建造子形的意义 538
(四)有机体内部的相互关连作用 539
结论 541
第九章物种的难题和几种已知的形成新种的方式 542
导言 542
一.物种的定义与价值 543
二.多型性的物种 545
三.亚种 546
四.能够互相交配的大种 547
五.林内种和约登种 550
六.生态种——生态约登种 552
七.纯系种 553
八.单亲的纯系种 554
九.动物中形成新种的几个可能的机制 555
(一)美国贝罗鼠属中新种形成的概况 555
(二)果蝇属中新种形成的概况 557
(三)虾类中新种形成的概况 559
(四)帽贝类中新物种形成的概况 561
十.植物中形成新种的几个可能的机制 562
(一)几多植物形成新物种的情况 562
1.黄鹌菜如何产生出新物种 562
2.樱草如何产生出新物种 563
3.毛地黄如何产生出新物种 563
4.萝卜与甘蓝交配所生的新物种 564
5.鸢尾如何产生新物种 565
6.鹅冠草小麦和小麦黑麦相交所生的新物种 565
(附注)染色体的不姘对和自姘对 565
7.由秋水仙花素促成的新物种 566
(二)老种的综合 567
结论 568
总论与结论 570
主要的参考书 575
西文索引 576
中文索引 606
插图目次 75
扉页插图动物系统树 75
图1 世界著名的山峡示明古生代的地层 75
图2 地史表 78
图3 古网翅类的代表 81
图4 兵鱼的化石 84
图5 粒骨鱼的化石 84
图6 蜥蛙的重组图 85
图7 鱼龙的重组图 87
图8 蛇颈龙的重组图 87
图9 沧龙的重组图 87
图10 嘴口龙的略图 88
图11 羽齿龙 88
图12 梁龙 88
图13 拟犬 89
图14 始祖鸟重组图 89
图15 鱼鸟 90
图16 黄昏鸟 90
图17 蒙古产的两种有胎盘类的化石 91
图18 几种兽类牙齿的变化 95
图19 刺蝟的头骨 96
图20 狮与熊的牙齿 96
图21 马的头骨和牙齿 97
图22 两种象的臼齿 97
图23 异兽类的齿式 98
图24 海牛类的骨盘退化的程序 102
图25 雷兽的进化过程 103
图26 骆驼类的进化史 104
图27 象类头骨进化的过程 105
图28 马的进化史……………………………………………………………………………见扉页插图图29 坭盆纪的三属隐花植物 112
图30 脉羊齿类的果器 114
图31 拟苏铁的两性花序之剖面观 116
图32 微李树类的雄性生殖器 116
图33 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比较 121
图34 蟾蜍发育的几个阶段 123
图35 蟹奴与甲壳类的六肢幼体 124
图36 海鞘的成体和幼体 124
图37 比目鱼身体畸形的来历 126
图38 比目鱼眼迁移的状态 127
图39 寄居蟹的变相 128
图40 马与人的比较 131
图41 脊椎动物四肢的来源和相互的比较 132
图42 中耳骨的比较 133
图43 脊椎动物脑的比较 134
图44 各类脊椎动物大脑量的比较 135
图45 脊椎动物第三眼皮的比较 136
图46 盲肠垂的比较 136
图47 有蹄类脚趾退化的比较 137
图48 须鲸的略图及其退化的后肢遗痕 138
图49 鲸鱼的胚胎 139
图50 蚒蛇的幼稚骨盘及后肢 139
图51 盲螈胚胎方产出时,眼的剖面观 141
图52 盲?虎的胚胎和成体 142
图53 珊瑚虫和星?的互惠团体 144
图54 疣海葵与真寄居蟹的互惠团体 45
图55 蟹与海葵的互惠团体 145
图56 一种常为蚂蚁所养的甲虫 146
图57 隐鱼在海参体中借宿 147
图58 蟹奴的发生史 148
图59 寄生于鱼和蟹上的桡脚类 149
图60 一种雄鱼寄生在雌鱼上 150
图61 地质中各时期鱼龙尾巴增大的次序 163
图62 玳瑁的肢的变形 164
图63 海豹的鳍脚 165
图64 海牛肢的变形与退化 166
图65 飞鱼的胸鳍变为翼 167
图66 雨蛙的趾膜与吸盘 167
图67 飞龙的腹皮展成翼状 167
图68 猫猴 168
图69 鼯 168
图70 爬行类和鸟兽的翼的比较 169
图71 鼹鼠的前肢 169
图72 山蜂线?的巨大生殖器 173
图73 树皮虫 174
图74 尺蠖幼虫的拟态与保护色 175
图75 黠螳螂的假装 176
图76 各种狐的头形状的比较 177
图77 鳃足虫的雌雄个体之比较 185
图78 鳃足虫在各种盐度的环境中尾形的改变 186
图79 椎实螺的身材与空间的关系 188
图80 鼬的季变 194
图81 蛱蝶的季变 195
图82 水蚤的季变 196
图83 黄斑螈与黑螈的幼体形态因环境而变 200
图84 人类的大腿骨上端硬骨质的分布概况 204
图85 沙漠植物茎的共通性 206
图86 菊芋的变形 208
图87 毛茛之叶因浸水和露气而变形 209
图88 英刺豆因空气干湿而变形 210
图89 红莱菔 212
图90 蔗醣中培养的红莱菔 212
图91 睡病虫的变形 220
图92 失了叶绿体的眼虫 223
图93 甲虫的骤变种 230
图94 果蝇的锯翅骤变种 233
图95 果蝇的眼的变异 233
图96 果蝇的稚翅骤变种 234
图97 果蝇的肾眼骤变种 234
图98 果蝇的雪屣骤变种………………………………,……………, 235
图99 果蝇的折翅骤变种 237
图100果蝇的皮带翅骤变种 237
图101果蝇的叉角翅骤变种 237
图102果蝇的无翅骤变种 237
图103果蝇的前卷翅骤变种 238
图104果蝇的无眼骤变种 238
图105果蝇的双胸骤变种 239
图106果蝇的弯腹骤变种 239
图107无尾猫 250
图108纳多斯牛和喇叭犬 251
图109矮脚犬 252
图110人的各式畸形的手指 255
图111无脚无手的和缺指的人类家族 256
图112拉马克月见草的花形 258
图113月见草的骤变种 262
图114染色体的数目、形状和位置 271
图115果蝇染色体的结构 272
图116在交配时蟾蜍和雨蛙染色体的异相 273
图117马蛔?的单价、双价和三价染色体 277
图118单价和双价染色体的减数分裂模式图 279
图119四倍体骤变种的减数分裂的模式图 280
图120三倍体种的减数分裂模式图 280
图121雨蛙和蒜蛙交配后,父性染色体被开除的情况 282
图122表示双倍体种与四倍体种交配所生的三倍体种的模式图 284
图123表示异家与同家染色体合姘的模式图 287
图124表示蛙类中增倍染色体的两种方式 291
图125以单星光和无星光分裂的方式增加染色体的倍数 294
图126以第二极体与雌性原核合并的方式增加染色体的倍数 297
图127各种果蝇的染色体的数目与形状 298
图128山茄子的各对染色体的身材 301
图129山茄子的几种染色体骤变的模式图 301
图130指猴 328
图131几维 331
图132恐鸟 332
图133珠猴 335
图134敏猿 336
图135猩猩 337
图136黑猩猩 338
图137大猩猩 339
图138人猿和人的骨骼的比较 341
图139人与黑猩猩的面角之比较 341
图140人的脚骨与大猩猩的脚骨的比较 342
图141灵长类牙齿的比较 343
图142人的胎盘、胎儿和脐带的形态 344
图143敏猿的胎盘、胎儿和脐带的形态 344
图144大猩猩的胎儿 345
图145五个半月的人胎 345
图146北京人的头面重组图 353
图147爪哇人的头面重组图 353
图148猿、原人和人类的下颚骨和牙齿的比较 354
图149海德尔堡人的头面重组略图 354
图150始人的头面重组略图 354
图151始人和真人的骨骼全部比较 355
图152罗提西亚人的头面重组略图 355
图153整个真人的化石 355
图154 真人的头面重组略图 356
图155灵长类的系统树 359
图156 水毛茛的适应环境 368
图157原始鱼的中断脊椎骨 376
图158以手袖的褶痕比中断的脊椎骨 376
图159马蛔?的生殖细胞与躯体细胞的分化 384
图160度度鸟(无翼的鸟类) 412
图161猫头鹉(无翼的鸟类) 412
图162不能飞的昆虫 414
图163肢退化的蜥蜴 416
图164马的系统发生的模式图 448
图165?齿象的头形 451
图166巨兽象的头骨和臼齿 452
图167丛角鹿的角 453
图168薄板龙的化石 454
图169钥孔?的发育过程中壳孔的?移情况 455
图170几种器官过长的动物 458
图171后翅特长的脈翅类 459
图172鲸胎上的牙齿 460
图173海星和海胆的钳器 464
图174大理湖的黑螺 465
图175川螺的变化 466
图176扁卷?因地层不同而变形 467
图177水陆两栖动物浮水时的共同姿态 469
图178三种异纲脊椎动物有类似的游水的利器 470
图179犬齿特长的有袋类 471
图180乾热地带的三科同相的植物 472
图181因食性而变形的鸣禽类 476
图182壳左、右旋的腹足类 477
图183日本的长尾鷄 479
图184三类不同的动物的共生团体 497
图185蟾蜍和雨蛙交配后,父性染色体被开除的概况 507
图186斑螈与旗螈交配所得的杂种中雄性生殖细胞天殇的经过 510
图187大猫熊的假大趾 522
图188森鸮胚胎上的尾椎骨 529
图189后螠的雌雄身材的比较 540
图190绢柳和山水杨的叶形的比较 548
图191几个葶苈的构登种 551
图192果蝇染色体的交换 559
图193几个蝦属的形态区别 560
图194鹅冠草 566
图195大叶白屈菜和裂叶白屈菜的比较 56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奶制品化学及生物化学》(爱尔兰)福克斯(FoxP.F.)等 2019
- 《生物化学》田余祥主编 2020
- 《微生物培养与显微检验》李晶主编 2018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进化论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灭绝生物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编著 2018
- 《海州湾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晁敏主编 2018
-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第2版》陈鹏,郭蔼光 2018
- 《生物化学》梁金环,徐坤山,王晓凌 2019
- 《牙髓病学 生物学与临床视角》(意)多米尼科·里库奇,(巴西)小约瑟·斯奎拉编;陈刚,殷欣,苏阳责编;刘贺,汪林译 2020
- 《知识的来源》朱洗著 1946
- 《食疗本草》孟洗著 1984
- 《爱情的来源》朱洗著 2015
- 《智识的来源》朱洗著 2015
- 《我们的祖先》朱洗著 2015
- 《科学的生老病死观》朱洗著 1934
- 《蛋生人与人生蛋》朱洗著 2015
- 《智识的来源》朱洗著 1946
- 《动物学 下之二》张作人,朱洗著译 1947
- 《蓖麻蚕文集 第2集》朱洗等著;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所编辑 195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美国小学分级阅读 二级D 地球科学&物质科学》本书编委会 2016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强磁场下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编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进化论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