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工业经济空间拓展论
工业经济空间拓展论

工业经济空间拓展论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勰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112163304
  • 页数:2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第一部分,通过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城市经济学理论、城市规划学理论,结合城市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和各类城市建设用地比例,用模型分析,提出工业经济增长和工业用地布局影响着城市空间拓展和用地布局,两者具有非常强的相关性。第二部分,研究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依据技术进步和工业经济渐进过程,提出工业经济增长呈现阶段性。借鉴国内外同类城市发展实例,分析不同阶段工业对城市空间的驱动机制。
《工业经济空间拓展论》目录

1绪论 2

1.1研究背景 2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4

1.2.1研究目的 4

1.2.2研究意义 5

1.3相关国内外文献研究 5

1.3.1经济增长与工业化城市研究 5

1.3.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性研究 7

1.3.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性研究 9

1.3.4城市空间拓展影响因素研究 10

1.3.5武汉空间拓展的实证研究 11

1.3.6文献研究综述 12

1.4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

1.4.1研究分析方法 13

1.4.2技术路线 14

1.4.3研究创新点 15

2工业经济发展与城市空间规划的相关理论 18

2.1经济学相关理论 18

2.1.1规模经济理论 18

2.1.2区位理论 19

2.1.3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21

2.2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 24

2.2.1空间结构理论 24

2.2.2新经济地理理论 25

2.3城市空间规划相关理论 27

2.3.1传统城市理论 27

2.3.2现代城市理论 32

3工业经济增长对城市空间拓展的影响与作用 36

3.1工业经济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36

3.1.1工业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城市分工 36

3.1.2工业产业是城市的基础产业 38

3.1.3工业具有较高的工作质量与价值 38

3.1.4工业经济占据国民经济重要地位 39

3.1.5工业部门创造了大量城市就业 40

3.1.6工业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 43

3.2工业经济主导城市空间拓展的原因 44

3.2.1工业用地需求影响城市发展规模 44

3.2.2规模经济影响城市空间聚集度 46

3.2.3工业用地分布影响城市空间结构 47

3.2.4工业企业布置影响就业和人口分布 48

3.2.5工业用地影响生产服务业布局 49

3.2.6工业区划影响基础设施布局和基本生态框架 49

3.3对“去工业化”问题的评述 50

3.3.1“去工业化”的由来 50

3.3.2对“去工业化”思潮的批评 51

3.3.3应对“去工业化”的建议 53

4工业经济推动空间拓展的机制分析与实证研究 56

4.1工业经济增长与城市空间拓展的特征 56

4.1.1工业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 56

4.1.2城市空间拓展的跳跃式特点 59

4.1.3工业增长对空间拓展的作用机制 62

4.2工业经济推动城市空间拓展的实证研究 64

4.2.1国外特大城市实证 64

4.2.2国内特大中心城市实证 69

4.2.3国内大中城市实证 75

4.3工业增长与空间拓展回归实证分析 77

4.3.1武汉工业经济发展阶段划分 78

4.3.2各历史阶段工业发展重点 79

4.3.3各历史阶段城市空间发展特征 84

4.3.4工业经济与城市空间回归分析 91

5工业经济主导空间拓展研究——以武汉为例 96

5.1当前武汉城市发展阶段判断 96

5.1.1阶段划分的主要思路 96

5.1.2阶段划分的结论 98

5.1.3横向比较与判断 99

5.2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机遇 101

5.2.1当前工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问题 101

5.2.2工业经济与城市发展的机遇 114

5.3空间拓展模式与总体框架结构 119

5.3.1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119

5.3.2空间拓展模式比较 121

5.3.3空间拓展结构综合研判 123

5.4工业主导的未来第一阶段空间发展框架 126

5.4.1GIS支持下的第一阶段空间发展模型分析 127

5.4.2工业产值基尼系数分析 130

5.4.3基于时间序列灰色系统的规模分析 133

5.4.4工业经济驱动的第一阶段城市空间布局 134

5.5工业主导的未来第二阶段空间发展框架 135

5.5.1中长期国家空间发展趋势分析 135

5.5.2中国城市群建设存在问题和发展思路 136

5.5.3武汉城市圈面临“双统筹”任务 137

5.5.4第二阶段空间发展基本判断 139

5.5.5第二阶段“2+2”带状空间框架 141

5.5.6第二阶段“3+6+3”轴状空间框架 142

5.5.7第二阶段“3+4+3”圈层式空间框架 143

6各工业产业主导武汉空间拓展分析 146

6.1创新科技产业与东湖示范区 146

6.1.1高科技产业园基本特征 146

6.1.2高科技产业园发展经验 146

6.1.3武汉东湖创新示范区发展目标 147

6.1.4武汉东湖示范区发展规划 148

6.2汽车产业与武汉车城 149

6.2.1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149

6.2.2武汉汽车产业发展目标 150

6.2.3汽车产业城发展经验与教训 151

6.2.4武汉车城发展规划 152

6.2.5控制汽车产业风险 153

6.3食品加工业与汉江新区 153

6.3.1武汉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不足 153

6.3.2武汉发展食品加工业的必要性 154

6.3.3武汉食品加工业空间发展 155

6.4临空经济与武汉临空经济区 157

6.4.1临空经济发展条件已经成熟 157

6.4.2临空经济的产业发展特征 161

6.4.3国际临空经济区发展经验 163

6.4.4武汉临空经济区空间布局 164

6.5化学工业与北湖新城 166

6.5.1化学工业产业链与城市工业发展 166

6.5.2武汉化工产业分析发展的必要性 167

6.5.3北湖化工新城规划布局 168

6.5.4城市安全防护 169

6.6临港工业与阳逻新城 170

6.6.1长江航运复兴与武汉机遇 170

6.6.2港城互动国内外案例 171

6.6.3航运业与阳逻新城发展布局 174

6.7科教产业与纸坊科学城 175

6.7.1科教产业发展问题 175

6.7.2科学城布局 176

6.7.3科教产业发展建议 177

6.8循环经济与武东循环经济区 178

6.8.1循环经济发展背景 178

6.8.2循环经济基本理念 179

6.8.3循环经济区的选择 180

6.8.4武东循环经济区的空间发展 180

6.8.5武东循环产业发展 181

6.9工业产业转型与旧城更新 182

6.9.1老工业基地改造 182

6.9.2都市工业转型 182

6.9.3重工业移地重生 184

6.9.4化工产业搬迁改造 186

6.10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 186

6.10.1“大发展”与“大生态”的辩证关系 186

6.10.2界定禁止和限制建设区 188

6.10.3构建市域生态框架 189

6.10.4划定生态保护底线 190

6.11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支撑 191

6.11.1新城工业区综合发展要素 191

6.11.2区域交通与城际铁路 191

6.11.3快速交通走廊 192

6.11.4生活居住配套 193

6.11.5公共服务中心 194

6.11.6基础设施配备 194

7研究结论及展望 196

7.1本次研究结论 196

7.1.1工业经济与城市空间关系 196

7.1.2工业增长和城市拓展特征 196

7.1.3工业经济主导城市空间的机制 197

7.1.4武汉城市空间拓展历史轨迹 197

7.1.5未来武汉空间拓展趋势 198

7.2基于工业策动的空间发展建议 199

7.2.1仍需重视工业经济发展 199

7.2.2构建利于工业发展的城市框架 200

7.2.3注重工业经济的服务功能和设施配套 200

7.2.4依据经济规律建设管理城市 201

7.3后续研究展望 202

7.3.1定量化研究 202

7.3.2其他深化研究 202

参考文献 20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